两州水向岭头分,入眼溪山处处新。
春色故应无彼此,江南未必胜瓯闽。
【注释】
信州:今江西上饶。分水岭:在江西德兴县,是赣江和鄱阳湖水系分界处。
大安驿:在江西上饶县,是古代的交通要地。
鲍娘:唐代诗人,以诗才著称,善长写闺情诗,有“诗家元白,诗中少陵”之说。
江南路:指南宋朝的江南路,相当于现在江西省一带地方。
瓯闽:指福建。
【赏析】
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诗人因被诬陷而遭贬谪,路过江西上饶的大安驿。他看到大安驿与信州的分水岭相距25里,便在壁间题写了这首诗。
首句“两州水向岭头分”,描绘了信州和大安驿之间山岭如刀切般陡峭,水流如丝般柔和,分别流淌在两侧的情景。这里的关键词是“岭头”、“水向”和“分”。
第二句“入眼溪山处处新”描述了诗人所见的景色,无论是信州的还是大安驿的,每一处都显得清新美丽。这里的关键词是“溪山”、“处处”。
第三句“春色故应无彼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看法,他认为春天的美景不分地域、不分南北,都是相同的。这里的关键词是“春色”、“无彼此”。
最后一句“江南未必胜瓯闽”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两地风景的对比和评价,认为信州虽然也有其独特的美,但与瓯闽相比仍有不足。这里的关键词是“江南”、“瓯闽”。
整首诗通过对两地自然风光的描述和比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文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