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衣坐小亭,夜气拂人清。
月暗先成晕,虫吟不识名。
举杯期混沌,开卷赏茎英。
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理解。“闲夜”是题目也是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主人公的身份。“披衣坐小亭,夜气拂人清。”描写的是诗人在夜晚的景色下,静坐小亭子,感受着夜的清新。“月暗先成晕,虫吟不识名。”描绘的是夜晚的景象,月光昏暗,先出现了月晕,而虫子的声音却难以辨识。“举杯期混沌,开卷赞茎英。”诗人举杯畅饮,希望人生如酒般混沌不清;翻开书页,赞美生命的芬芳。“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知道只有像松风、鹤一样的隐士才能理解他的想法。最后两句是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答案】
译文
披衣坐小亭,夜气拂人清。
月暗先成晕,虫吟不识名。
举杯期混沌,开卷赞茎英。
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
注释
①闲夜:闲适的夜晚。②披衣:解衣,脱衣。③坐小亭:在亭子里坐下。④夜气:指夜色或夜晚的凉意。⑤拂人清:清凉地拂人。⑥月暗:月光昏暗。⑦先:竟然。⑧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彩色光晕。⑨虫吟:蟋蟀的鸣声。⑩举杯期混沌:举起酒杯来,期待生活如同混沌未分一样。⑪“开卷”二句:展开书卷来,赞美生命的芬芳。⑫此兴:指这种兴致(情趣)。⑬会:理解。⑭松风:松林中的风吹声。⑮鹤睡:鹤的睡眠。⑯惊:惊醒。⑰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颔联写出夜的美景;颈联抒发人生感慨;尾联写诗人的感概,以鹤和松林中的清风来表达自己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