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巴中客,频频镊鬓霜。
峡云春梦远,江月夜珍藏。
才刃应多暇,词锋恨太刚。
僧邻雨花地,何日再升堂。
【注释】:
冯涪州:冯山,字子振,号涪翁,湖南衡阳人。唐元和年间进士。大中年间任夔州刺史,后为左拾遗。诗多感伤时世之作。见《全唐诗》卷七百八十八。
巴中:今四川东部地区。
镊鬓霜:指白发。
峡云春梦远:指在峡中看到春天的云雾像梦中一样遥远,比喻远离家乡。
江月夜珍藏:指夜晚的月光被江水珍藏起来,暗喻思乡之情。
才刃应多暇:指有才能的人应该有很多空闲时间。
词锋恨太刚:指诗人的词锋太硬,不能柔和地表达感情。
雨花地:指雨中的花,比喻美好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好友冯涪州(冯山)的寄诗后,写下的一首酬答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首句“寄语巴中客”,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思念远方的朋友。次句“频频镊鬓霜”,进一步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第三句“峡云春梦远”,用峡中云雾来比喻远方的朋友,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第四句“江月夜珍藏”,描绘了夜晚江面上月光如水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第五句“才刃应多暇”,借用成语“才刃”来表示自己的才华横溢,但却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去陪伴友人。第六句“词锋恨太刚”,表达了对自己词锋太硬的不满,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后一句“僧邻雨花地,何日再升堂”,表达了自己希望再次与友人相聚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