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潭上转疏松,金碧雕残古寺空。
只有草堂人不见,淡烟暗日马嘶风。

【题解】草堂是白居易晚年的居所,位于成都西郊百花潭之滨。

此诗写诗人在草堂中的所见所感。

首联写诗人在百花潭畔转悠,只见疏松环绕,古寺荒凉;颔联写诗人独坐草堂,人迹已绝;颈联写诗人凭栏远眺,只见淡烟、暗日、马嘶和风声,一片萧瑟。

【注释】①草堂:指白居易晚年的居处。②转:徘徊、徜徉。③雕残:指寺院建筑的残破。④淡烟:淡淡的烟雾。⑤暗日:天色昏暗。⑥马嘶风:马在长嘶,风吹草动,发出沙沙之声。

【赏析】

首句点明地点。诗人漫步百花潭畔,只见那疏落的松影,环绕着一座空寂的古寺,一派荒凉冷落的景象。“百花潭上”,是诗人对百花潭景色的具体描绘,也是诗人感情的外化。

次句写诗人的所见。“金碧”一词,是形容古寺建筑的华丽。“雕残”则是说古寺建筑已经残破,不复当年之盛。“古寺空”,是诗人对百花潭景色的进一步具体描绘,也是诗人感情的外化。

三、四两句写诗人的内省。“只有草堂人不见,淡烟暗日马嘶风。”这两句,是诗人对前两句的具体化。百花潭边,古寺空寂,诗人独坐草堂,人迹已绝。诗人面对如此萧杀的景物,不禁想到自己的身世,于是便有了一番感慨。他感叹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由入仕到贬谪,最后回到家乡,过着闲散的生活。这种经历,正是“草堂人不见”的生动写照。诗人在草堂中,又听到远处传来了马嘶声。“淡烟暗日”描写的是黄昏时分的景色,而“马嘶风”则渲染了傍晚的气氛。在这凄清的气氛中,“人不见”,就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以景衬情。前三句写景,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反映;后一句写景,是作者内心感受的表现。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