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上观音驾海潮,白芙蕖里碧云飘。
便当踏月随天步,环佩无风自动摇。
【注释】
漱玉轩:在今江苏无锡惠山。邑(yu)之佳处:这里指惠山的名胜古迹。顷春祝寺:位于惠山,始建于晋,为南朝梁武帝萧衍所建。少:少些或稍。重来则眼界增明矣:意即经过一段时间,景物更加清晰可见。因拉王和叟:邀请王和叟一同前往。王和叟:唐代诗人王勃、虞世南的字。刘曼卿:宋代诗人、书法家刘敞的字。相与:相互之间。碎建茗瀹(yuè)之泉上石作观音像:在泉水旁用砖石砌建一座观音像。通悟禅师手琢:指和尚通悟亲手雕刻的观音像。亦甚灵异:非常灵验奇特。赋三绝句:作诗一首。
【赏析】
本诗是作者游惠山时所作。全诗以泉声为中心,以观音像为主体,描绘了一幅清幽幽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佛家的敬仰之情。
首联“泉上观音驾海潮,白芙蕖里碧云飘”,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泉水从山上流下,形成了一片碧绿的池塘,池塘中的荷花盛开,洁白的莲花映衬着碧绿的荷叶,宛如仙境一般。观音像矗立在泉边,仿佛驾着海潮而来,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颔联“便当踏月随天步,环佩无风自动摇”,进一步描绘了观音像的神奇之处。诗人站在观音像前,仿佛能够感受到观音菩萨的慈祥和慈悲,心中充满了敬仰之情。周围的景色也仿佛随着月光而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观音菩萨正在引领着他踏上天路,去往更高的境界。
最后两句“便当踏月随天步,环佩无风自动摇”则将观音像的神奇之处进一步推向高潮。诗人想象着自己如同观音菩萨一般,脚踏月亮,跟随天地而行,周围的一切都仿佛随着他的行动而发生变化,仿佛观音菩萨手中的环佩随风而动,发出清脆的声音。整首诗通过对泉水、观音像以及周围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而美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