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愚民岂易欺,士夫妄论似相知。
业书若上天盘秤,当用昆仑作秤锤。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 第一句: “小小愚民岂易欺”
- 关键词:“愚民”“欺”
- 释义:描述了那些看似无知或愚昧的人民,实际上并不是容易欺骗的对象。这里的“愚民”可能指的是一些表面看起来简单、不复杂但实则有深刻含义的事物。而“欺”则是描述一种行为,即用某种手段去欺骗或误导。
- 第二句: “士夫妄论似相知”
- 关键词:“士夫” “妄论” “相知”
- 释义:这句诗表达了对某些学者或知识分子(“士夫”)进行无根据或不准确的评论(“妄论”)。这些评论可能源于他们自以为是的见解或理解,但实际上并没有深入地去了解事实或真相。这种言论就像是在表面上看似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实际上却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之上。
- 第三句: “业书若上天盘秤,当用昆仑作秤锤”
- 关键词:“业书”“天盘秤”“昆仑”“秤锤”
- 释义:这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于学问和知识的尊重。将“业书”比作高悬于天的天平秤,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公正性。而“昆仑”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山,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源泉。在这里,“当用昆仑作秤锤”则意味着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应该以知识和智慧为依据,而不是仅凭个人主观的判断或片面之词。
接下来是诗句的译文和赏析。
译文
- 那些愚蠢的普通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好欺骗的。
- 学者们妄自议论,就像在表面上相互了解。
- 真正的学问如同高悬于天的天平秤,应当用昆仑山作秤锤。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它首先揭示了人们在对待知识和学问的态度上可能存在的误区,即不应该轻易地用表面的了解去评判事物或人。接着,作者进一步批评了一些人在讨论和研究学问时的不严谨态度,认为他们的所谓见解可能并不基于实际的了解或证据。最后,通过比喻的方式,诗人强调了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像昆仑一样坚固的知识基础,才能支撑起一个公正的评价体系。整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体现了对知识和学问的尊重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