堑成雉堞绕蚕丛,汉栈分明蜀徼通。
只说金牛能诳客,已输巴粟到关中。
以下是对《秦城二绝》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堑成雉堞绕蚕丛,汉栈分明蜀徼通。”
- “堑成雉堞”描述了城墙已经修建完成,周围环绕着防御工事。
- “雉堞”是古代城市中用于防御的建筑,这里指的是围绕城墙的矮墙。
- “蚕丛”可能是指古代四川地区的一个地名,或者是某种象征性的事物。
- “汉栈分明蜀徼通”则表达了从汉代开始,蜀地的边界就已经清晰可见了。这里的“汉栈”可能是指古代的交通或贸易路线,而“蜀徼通”则意味着这些道路或路线能够有效地连接蜀地与其他地区。
- 注释:在古代,蜀地的边界通常通过设置栈道来标示,这些栈道不仅是交通线路,还具有战略意义。
- 译文:《堑成雉堞绕蚕丛》,城墙已修,四周筑有防御设施。
-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城墙和防御工事的修筑,营造出一种紧张而严密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安全的重视。
第二句:“只说金牛能诳客,已输巴粟到关中。”
- “金牛”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称,也可能是对某位历史人物的称呼。在这里,它可能指的是一个与蜀地有关的地名或人物。
- “诳客”意为欺骗客人,这可能是指某些商人或官员的行为。
- “已输巴粟到关中”则表明已经向关中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粮食。这里的“巴粟”可能是指巴国(今重庆市)生产的粮食,而“关中”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中部。
- 注释:在古代,粮食的运输往往需要通过水路或陆路进行,而关中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 译文:只说金牛能骗客,已经将巴国的粮食运送到关中地区。
- 赏析:这句话通过描述一个关于粮食运输的故事,展现了关中地区在当时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描绘城墙、防御设施、交通路线以及粮食运输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古代蜀地的繁荣与富庶。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想象,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