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多士各有贡,大小之物随土宜。
养材学校此其本,背本逐末宁不悲。
偏将土木奉释老,尽室奔走愚无知。
君子居乡有宓贱,小人愿学如樊迟。
圣门二者今战胜,文星不用天盘推。
一朝化出孔子庙,唾手如有神明司。
文翁以来节度府,羽翼此邑天西维。
春秋俎豆列二祀,昼夜几砚严十师。
荀卿许从异户入,子贡只得肩墙窥。
我生一官五讲席,所至冻雀栖寒枝。
自从上庠吏外学,行德自谓心无欺。
眼看旄头拂紫彗,左文右武今何时。
涂侯居乡足领袖,金橐相与倾其私。
自闻盛事喜欲舞,出力敢后吾人期。
黄庭细书不足道,笼鹅尚可寻羲之。
澹台斩龙由搏虎,书成有似二子为。
高山仰止不无意,鹏翼九万云天垂。
这首诗是何思召求得中江县学名额的诗,表达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培养。下面逐句翻译和注释:
- 九州多士各有贡,大小之物随土宜。
- “九州”指中国,”多士”指众多有才华的人。他们各有贡献(贡品),而各地的特产也各具特色(随土宜)。
- 养材学校此其本,背本逐末宁不悲?
- “养材”指的是培养人才,”学校”则是指教育机构。这应该是教育的根基所在,而背离了根本追求功利,岂不是可悲可叹?(背本逐末)
- 偏将土木奉释老,尽室奔走愚无知。
- “土木”指佛教建筑,”奉释老”即信奉佛教。他全家都去信奉佛教,愚昧无知地追逐名利。
- 君子居乡有宓贱,小人愿学如樊迟。
- “宓贱”指的是平民百姓,”樊迟”则是孔子的学生。《论语》中,樊迟曾经问孔子什么是为政之道(樊迟问曰:“如何治理国事?”)。这里表达的是君子应该关心民众福祉,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利益。
- 圣门二者今战胜,文星不用天盘推。
- “圣门”指的是儒家学派,”战胜”意味着取得了胜利。文星不用天盘推,即不需要借助天上的星星来推动。
- 一朝化出孔子庙,唾手如有神明司。
- “化出”表示教化出现,”唾手如有神明司”意指教化如同神明一般无处不在。
- 文翁以来节度府,羽翼此邑天西维。
- “文翁”是西汉时期的官员,他在成都建立了学宫,使得当地的教育得到了发展。”节度府”是指地方行政机构。这句话表明文翁的贡献让这个地方的教育得到了重视。
- 春秋俎豆列二祀,昼夜几砚严十师。
- “俎豆”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春秋”代表春秋两季的祭祀活动。”几砚”是书写用的文具。这句话描述了学校里祭祀活动频繁,师生们专心致志地学习。
- 荀卿许从异户入,子贡只得肩墙窥。
- “荀卿”是荀子,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子贡”是孔子的学生。这句话反映了荀卿和子贡的不同命运。
- 我生一官五讲席,所至冻雀栖寒枝。
- “我生”表示我出生或开始做某事。”讲席”是讲课的席位。这句话表达了自己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 “所至”即到处。”冻雀栖寒枝”形容环境艰苦,但仍然坚持教学。
- 自从上庠吏外学,行德自谓心无欺。
- “上庠”指的是太学或国学。”吏外学”是指其他学校的学官之外。这里的”行德”指的是以德行教育学生。
- 眼看旄头拂紫彗,左文右武今何时?
- “旄头”是古代迷信中的凶星,”紫彗”是彗星。这句话表达了对当前战乱局势的担忧。
- 涂侯居乡足领袖,金橐相与倾其私。
- “涂侯”是指某个人物或者势力。”足领袖”表示有足够的力量领导他人。这句话描绘了涂侯的影响力。
- 自闻盛事喜欲舞,出力敢后吾人期。
- 听到重大的事件感到非常高兴,甚至想跳舞庆祝。愿意付出努力而不等待别人期望的结果。
- 黄庭细书不足道,笼鹅尚可寻羲之。
- “黄庭”可能指的是某种书法作品或书籍,”细书”表示书法精细。这句话表明书法技艺并不重要。
- 澹台斩龙由搏虎,书成有似二子为。
- “澹台”可能是某个人物的名字,”斩龙由搏虎”表示有勇有谋,能够像传说中的大禹一样治理洪水。这句话表达了澹台的英勇无畏。
- 高山仰止不无意,鹏翼九万云天垂。
- “高山仰止”出自《诗经·小雅·北山》,比喻崇高的道德境界令人敬仰。”鹏翼九万”来自庄子的寓言故事,描述了大鹏展翅高飞的形象。这句话表达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