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垂碧抱琼台,蕊殿珠宫对岳开。
峡口巴猿初别去,海东辽鹤又飞来。
三生难转灵源静,六岁空惊迅景催。
欲挹莲花峰顶水,普将甘冽净浮埃。
【注释】
天光垂碧:指天空如碧绿的帷幕。
蕊殿珠宫:形容宫殿华丽,像花蕊和珍珠一样璀璨夺目。
峡口巴猿初别去,海东辽鹤又飞来:巴地(今四川一带)猿猴,是古代蜀王杜宇时所生;辽东有一只白头老鹤,每年春天来此,冬天才回去,人们叫它辽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峡口与猿猴告别,在海边看见辽东的白头老鹤飞来。
三生难转灵源静,六岁空惊迅景催:三生:佛家语,前世、今生、来世。灵源:佛教语,指清净心源。这三句诗的意思是说:一生一世也难以转回那清净的心源,六岁时便因世事而惊觉时光的流逝。
欲挹莲花峰顶水:挹:舀取。莲花峰:指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九华山,这里代指九华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打算舀些山泉水,以洗去心中的尘垢。
普将甘冽净浮埃:普:全部;湛:清澈见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将把这甘美的清泉,用来洗净世俗的尘埃。
赏析:
这首《登云台》是一首咏九华山的七言律诗,作于诗人任提点云台观时。
首联“天光垂碧抱琼台,蕊殿珠宫对岳开”,写云台观的壮丽景色。云台观是九华山上的一座著名道观,其建筑宏伟,环境幽美,云雾缭绕于其周围,犹如仙境一般。诗人登上云台观,远眺四周美景,不禁感慨万分。这里的“垂”是指下垂,“碧”和“开”分别用来形容云台观周围云雾缭绕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云台观周围的美丽景色,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颔联“峡口巴猿初别去,海东辽鹤又飞来”,写云台观附近的自然景观。诗人来到云台观后,首先看到峡口处的巴地猿猴已经离开,而辽东的白头老鹤又飞来。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猿猴与鹤进行对比,突出了云台观周边生态环境的独特魅力。这两句诗通过对猿猴和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云台观周围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
颈联“三生难转灵源静,六岁空惊迅景催”,抒发诗人的情感。这里的“三生”和“六岁”都是佛家的用语,表示前世、今生和来世的意思。诗人在云台观游览时,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了许多。然而当他想到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时,内心不禁感到一丝惶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大自然美景时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尾联“欲挹莲花峰顶水,普将甘冽净浮埃”,表达诗人的愿望。他希望借用云台观的泉水,以洗去世俗的尘埃。这里的“挹”是舀取的意思,“浮埃”指的是世俗的纷扰和烦恼。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纷争,追求心灵纯净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云台观周围美景的描绘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