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尘拂面三千里,走马东西不识春。
忽见长堤新柳色,一时聊慰倦行人。
【解析】
1.“惊”通“矜”,意为“惊讶”。句意:尘土扬起,拂面三尺高。2.“三千里”指从长安出发到方山驿的距离(约300里)。句意:走马飞驰,东奔西走,竟不知道春天在哪里。3.“长堤新柳色,一时聊慰倦行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思是说:忽见方山驿的长堤上绿柳成阴,顿时觉得精神为之一振,感到十分欣慰。
【答案】
过方山驿
惊尘拂面三千里,走马东西不识春。
忽见长堤新柳色,一时聊慰倦行人。
译文:
尘土扬起,拂面三尺高,我骑马东奔西跑,竟然不知春天在何处,忽然看见方山驿的长堤上杨柳如烟,顿时精神焕发,感到十分欣慰。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当时诗人正由华州赴奉先县(今陕西蒲城、富平间),途中经过方山驿。此驿地接长安与奉先,是通往奉先的必经之路。作者在此停驻多日,因思念家乡而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惊尘拂面三千里”,以夸张的手法写自己一路风尘仆仆,奔驰了三千里路。“走马东西不识春”一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自己一路风尘仆仆,东奔西跑,竟然不知春天在哪里。两句一扬一抑,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对春天的眷恋之情。颔联“忽见长堤新柳色”,则是诗人惊喜交加的神态和心理描写。“忽见”,即突然见到。“长堤新柳色”,是诗人眼中所看到的景色。“忽见”一词,写出诗人意外发现美景的心情。颈联“一时聊慰倦行人”,是诗人看到长堤新柳后,内心所感。“聊慰”二字,写出诗人暂时忘却旅途劳顿的心情。“慰”字是全诗的关键,它既是实写看到新柳后的愉悦心情,也是虚写自己久经风尘,渴望休息的心情。尾联“忽见长堤新柳色,一时聊慰倦行人”,用一个“忽”字收束,既突出长堤新柳的美丽,也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