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邑依然旧物华,行穿溪树踏溪沙。
路傍故老遥惊认,十七年前县令家。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任夏阳县尉期间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井邑依然旧物华”

  • “井邑”:指乡村或者小城镇。
  • “依然”:保持不变,仍然如此。
  • “旧物华”:指的是过去的繁华景象或传统风俗。

第二句:“行穿溪树踏溪沙”

  • “行”(行走):步行。
  • “穿”:通过,经过。
  • “溪”:河流。
  • “树”:树木。
  • “踏”:踩踏。
  • “溪沙”:河流中的沙子。

第三句:“路傍故老遥惊认,十七年前县令家”

  • “故老”:指当地的老人。
  • “遥惊认”:远远地就认出了。
  • “十七年前”:指十七年前的一个时间点。
  • “县令”: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 “家”: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点,如某位老人的居所。

译文:
我小时候侍奉我的先人居住在夏阳,元丰五年我来代理这个县城,走过瀵泉亭,在亭壁上题写了诗。
村庄依然保持着旧时的繁荣景象,我在溪边行走时,踩过溪边的沙子。
路旁的老人远远地认出了我,他记得十七年前我是这里的县令。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任职期间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村庄风貌,表达了他对家乡变化的感慨。同时,诗人也提到了“故老”,这可能意味着当地老人对诗人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因为诗人曾经担任过县令,更可能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历史记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