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忘我难,圣人出同忧。
女娲断鳌足,轩辕殛蚩尤。
禹命洪水乂,稷播百谷修。
元德与天通,珍符告帝休。
起皆不得已,本非功业谋。
应龙潜深渊,睢盱寒水秋。
乘时御风雷,雨施化形流。
体异灵气同,默契神变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题目为《杂诗》。这首诗共八句,每句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万物忘我难,圣人出同忧。
  • 译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遗忘自我,而圣人却共同承担着忧愁。
  • 注释:这里的“忘我”指的是万物都失去了自我中心,而“出同忧”则说明圣人与天下人一起承受苦难。
  1. 女娲断鳌足,轩辕殛蚩尤。
  • 译文:女娲斩断了巨鳌的四只脚,轩辕打败了蚩尤。
  • 注释: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女神,这里说她斩断了鳌的四只脚,象征着消除灾难和痛苦。轩辕则是黄帝的称号,他打败了蚩尤,象征正义战胜邪恶。
  1. 禹命洪水乂,稷播百谷修。
  • 译文:大禹治理洪水,后稷播种百谷,使天下得以休养生息。
  • 注释:禹治水有功于天下,是古代中国治水的典范。稷(后稷)是古代的农神,他通过种植谷物,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1. 元德与天通,珍符告帝休。
  • 译文:元德与天相通,珍贵的符咒告知皇帝安好。
  • 注释:这里的“元德”指的是高尚的道德,“天通”意味着与天意相通。珍贵的符咒则是吉祥的象征,告诉皇帝一切都好。
  1. 起皆不得已,本非功业谋。
  • 译文:一切行动都是为了不得已,原本不是为了建立功勋或谋划。
  • 注释:这表明了杜甫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看法,即人们的行动往往是迫于无奈,而不是出于个人功绩的考虑。
  1. 应龙潜深渊,睢盱寒水秋。
  • 译文:应龙潜藏在深渊中,在寒冷的水面上徘徊,秋天的景象。
  • 注释:应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这里用来比喻那些隐居深藏不露的人。而“睢盱”则是眼睛四处张望的样子,用来形容秋天水边的景象。
  1. 乘时御风雷,雨施化形流。
  • 译文:乘着时代的潮流,驾驭着风云,如同雨水般变化形态。
  • 注释:这里描述了人们在历史洪流中顺应时代的变化,同时也有如雨水般滋润万物、变化万千的含义。
  1. 体异灵气同,默契神变求。
  • 译文:虽然外在表现不同,但内在精神相通,彼此之间有着默契的神妙变化。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人与人之间虽有差异,但精神上却能够相互理解和共鸣。

综合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人性、道德、权力等主题的思考。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交融,既反映了杜甫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也展示了他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