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知其心,莫良占辞气。
声音施施然,已拒弗肯至。
忿戾无少容,安能喻美意。
人惧有失言,恝尔绝于世。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长安时所作,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自暴”开篇,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因受谗言而愤懑不平的心情。第二联写诗人在交际中的所见:对方知道来意,故作高深莫测状。第三联写对方态度冷淡,拒之门外。第四联写对方恼羞成怒,愤然离去。全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朴实无华。

【答案】

译文:

自从遭人诬谤以来,我就知道他们的心思了,但无法用言辞解释清楚。

说话声音缓慢沉重,已经拒绝不再来访。

愤恨发怒却不敢露出真容,哪里还敢向别人诉说。

人们害怕说错话,就干脆与世隔绝。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情诗。首联点明题旨,直抒胸臆。诗人自遭人谗以后,便知道自己被朝廷所忌,于是对来客便故意装腔作势。二联进一步写自己的感受。“交际知其心”,是说来客明知我来有求,故意装得莫测高深,使我感到难堪。“莫良占辞气”是说来客的言辞和气派都令人感到难以应付。颔联两句是写对方的态度。“声音施施然”,是说对方讲话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已拒弗肯至”,是说对方拒绝接见我,并表示不再光顾。颈联写自己愤恨难忍,但又不敢发作。“忿戾无少容”,是说我愤恨而又不敢表露,内心十分恼怒而又不敢发作。“安能喻美意”,意思是怎么能够把美好的意思说出来呢?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处境。“人惧有失言”,是说别人怕得罪你而不敢向你表白真实意思;“恝尔绝于世”,是说我自己与世人断绝往来,独善其身。这首诗虽然只写了自己一人的遭遇,但却具有普遍意义,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在政治斗争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