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嵲屼据山流,异迹尝闻记道猷。
五百真如谁化灭,三千色界妄探求。
灯龛焰古长年在,茗盏花浓继日浮。
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

石桥

石梁嵲屼据山流,异迹尝闻记道猷。

五百真如谁化灭,三千色界妄探求。

灯龛焰古长年在,茗盏花浓继日浮。

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

注释:

  1. 石桥:指横跨在江上的石头桥。
  2. 石梁:特指这座跨越溪流的石桥。
  3. 嵲(zhuó)屼(nù):陡峭,高峻的样子。
  4. 道猷:道家的主张或学说。
  5. 五百真如谁化灭:真如,即佛教中的真实,指事物的本源或本质。这里指禅宗所说的“佛性”,是佛教的一种基本观念。化灭,消失、消逝的意思。
  6. 三千色界妄探求:色界,佛教语,指佛教的四圣谛之一,即色受想行识。这里的三千色界指的是对色界的追求和探索。
  7. 灯龛(kān):灯台。
  8. 焰(yàn):火焰。
  9. 茗(míng)盏:茶壶。
  10. 花浓:茶水的颜色浓郁。
  11. 静境:清静的境界。
  12. 松风萧飒又惊秋:松树的风声萧瑟凄凉,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凉意,仿佛秋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首句“石梁嵲屼据山流”以石梁为景,形容其高耸入云,屹立于山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第二句“异迹尝闻记道猷”则转入对道学的思考,诗人通过提及道学的经典,表达了对道家学说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三、四两句“五百真如谁化灭,三千色界妄探求”则进一步展开了对禅宗思想的探讨。诗人通过对比“真如”和“色界”的不同理解,表达了对事物本质和现象世界的深刻思考。第五、六句“灯龛焰古长年在,茗盏花浓继日浮”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一盏燃烧的油灯和一杯色泽浓郁的茶水,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最后两句“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则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诗人感叹于这清静的境界,让尘世的烦恼都随风而去,而松风萧瑟的声音更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和季节的变化。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禅宗思想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