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嵲屼据山流,异迹尝闻记道猷。
五百真如谁化灭,三千色界妄探求。
灯龛焰古长年在,茗盏花浓继日浮。
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
石桥
石梁嵲屼据山流,异迹尝闻记道猷。
五百真如谁化灭,三千色界妄探求。
灯龛焰古长年在,茗盏花浓继日浮。
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
注释:
- 石桥:指横跨在江上的石头桥。
- 石梁:特指这座跨越溪流的石桥。
- 嵲(zhuó)屼(nù):陡峭,高峻的样子。
- 道猷:道家的主张或学说。
- 五百真如谁化灭:真如,即佛教中的真实,指事物的本源或本质。这里指禅宗所说的“佛性”,是佛教的一种基本观念。化灭,消失、消逝的意思。
- 三千色界妄探求:色界,佛教语,指佛教的四圣谛之一,即色受想行识。这里的三千色界指的是对色界的追求和探索。
- 灯龛(kān):灯台。
- 焰(yàn):火焰。
- 茗(míng)盏:茶壶。
- 花浓:茶水的颜色浓郁。
- 静境:清静的境界。
- 松风萧飒又惊秋:松树的风声萧瑟凄凉,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凉意,仿佛秋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首句“石梁嵲屼据山流”以石梁为景,形容其高耸入云,屹立于山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第二句“异迹尝闻记道猷”则转入对道学的思考,诗人通过提及道学的经典,表达了对道家学说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三、四两句“五百真如谁化灭,三千色界妄探求”则进一步展开了对禅宗思想的探讨。诗人通过对比“真如”和“色界”的不同理解,表达了对事物本质和现象世界的深刻思考。第五、六句“灯龛焰古长年在,茗盏花浓继日浮”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一盏燃烧的油灯和一杯色泽浓郁的茶水,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最后两句“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则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诗人感叹于这清静的境界,让尘世的烦恼都随风而去,而松风萧瑟的声音更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和季节的变化。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禅宗思想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