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萼相辉暗递香,岂无难弟伴元方。
水仙只可供奴隶,合得诗人作雁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掌握。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整首诗以梅花、水仙、鹦鹉、鸳鸯作比喻,赞美梅兄的品格与才华,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崇敬之情。
“花萼相辉暗递香”“水仙只可供奴隶”,这两句写梅花和水仙花互相辉映,暗里传递着香气,但是它们只能被当作仆人来使唤。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梅花和水仙花的清高脱俗。“岂无难弟伴元方”,意思是说:难道没有像你这样的贤人呢?诗人在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肯定和对其人格美德的钦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自谦之意。“元方”是《世说新语·德行》中的故事,东晋时期,谢安的儿子谢尚年少时,就十分有才学和德行,他经常跟随叔父谢安游历山水,在宴会时也经常赋诗作文,因此人们称他为“元方”。
“水仙只可供奴隶,合得诗人作雁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水仙这样的花只能供他人做奴婢,而应该与诗人并列,成为文人墨客中的一群。这一句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仙比作可以供人役使的奴仆,进一步衬托出水仙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雁行”是古代的一种行列式样,即一行排成一字形,两行排成二字形,三行排成品字形。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仙比作文人墨客,进一步赞美了水仙的品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人通过对梅花和水仙的描写,赞美了朋友的才华与品德,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慕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