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流落坐多言,我欲无言亦未全。
好辨悬知非获己,力行到底信为贤。
抱琴有味无彭泽,沽酒何妨问玉川。
只拟饮呼出门去,强麋置网岂当然。
【解析】
“次韵见寄”即应和他人来信的诗。此诗首联,点明诗人对友人的回信是有所期待的;颔联,表明诗人虽欲言又止,但内心却有话要说。颈联,以“好辩”“力行”来表明自己的为人处世态度,意指自己并非故意与人争辩,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尾联,表明自己并不想因酒而误事。
【答案】
次韵见寄
东坡流落坐多言,我欲无言亦未全。
好辨悬知非获己,力行到底信为贤。
抱琴有味无彭泽,沽酒何妨问玉川。
只拟饮呼出门去,强麋置网岂当然。
(1)次韵见寄:次韵,就是用原诗的韵来写作诗。见寄,是收到他人的来信。
译文:苏轼贬谪在黄州,经常与朋友交往,谈论许多事情,他很想写一首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但是最终没有写出来。他认为与人争论不一定能赢得辩论的胜利,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才是对的。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前两句是说:苏轼在黄州期间,与朋友往来甚密,谈天说地,抒发胸臆,然而终究没有写出什么新的作品来,这可能是因为内心有些话想说,却又难以表达出来的缘故吧。中间两句,作者借古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好辩悬知非获已”,意思是说:我知道自己不是刻意与人争辩的人,只是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而已。“力行到底信为贤”,意思是说:我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两个典故出自《论语》和《庄子》。《论语》中记载:“子贡问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一个做官的人犯了过错,就好像日蚀或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见这种过错,但改正这种过错却需要很长的时间,人们却不能都看得见。孔子回答说:“人都有过错,但只有圣人才能发现并加以改正。”《庄子·外物》:“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题笔毕,众谓某日可画。今日过之,曰:‘使某日死可画。’其人怒曰:‘悲哉命乎!’其人故贯容蹙、蹜蹜、而大怒曰:‘悲哉,师乎!弟子志之,其唯师乎!”意思是:宋元君要画一幅画,让很多画师来为他画像,画完以后,大家都说今天可以画好了。过了几天后,大家又说:“现在再画一天就可以画完了。”“其人怒曰:‘悲哉命乎!’‘其人故贯容蹙、蹜蹜、而大怒曰:‘悲哉,吾师乎!弟子志之,其唯师乎!”意思是:宋元君要画一幅画,让很多画师来为他画像,画完以后,大家都说今天可以画好了。过了几天后,大家又说:“现在再画一天就可以画完了。”画师们都很生气。画师们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他们觉得宋元君太苛刻了。画师们把宋元君比作“师”。宋元君之所以这样苛责画师们,是因为他的画技太差了,画师们为了生存,所以只能拼命地去讨好他。苏轼在这里借这个故事来说明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处境是多么的艰难。
(2)抱琴有味无彭泽,沽酒何妨问玉川:“抱琴有味无彭泽”意思是:抱着古琴弹奏时很有味道,就像晋朝的陶渊明那样,隐居于彭泽县种豆自给,过着隐居生活。“沽酒何妨问玉川”意思是:喝上美酒有何妨?向玉川先生请教。“玉川”是指魏伯阳,字伯阳,号 云牙先生,东汉末年隐士。相传他曾学道于张陵,学成之后弃家修道,隐居于嵩山。后来成为道教理论家和炼丹术家,著有《周易参同契》《养生真经》等书。这里指代的是玉川先生。“玉川”一词本意是指一种草的名字,后来常用来借指道士。“玉川”一词在此处用作人名,指的是魏伯阳。
译文:我抱着古琴弹奏的时候觉得很有味道,就像晋朝的陶渊明那样,隐居于彭泽县种豆自给,过着隐居生活。喝上美酒有何妨?向玉川先生请教。
赏析:苏轼的这首词是一首七绝。前两句是说:我抱着古琴弹奏的时候觉得很有味道,就像晋朝的陶渊明那样,隐居于彭泽县种豆自给,过着隐居生活。后两句的意思是:喝上美酒有何妨?向玉川先生请教。这里的“玉川”就是指魏伯阳,他是东汉末年的隐士,曾学道于张陵,学成之后弃家修道,隐居于嵩山。后来成为道教理论家和炼丹术家,著有《周易参同契》和《养生真经》等书。苏轼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仍然保持高洁的人格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3)只拟饮呼出门去,强麋置网岂当然:《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欤?’曰:‘是也。’曰:‘是鲁孔丘与?’曰:‘然。’‘彼其为人何如?’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韩诗外传》:“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担浆,谢罪于郊。庄王曰:‘予惠杨侯矣。’遂舍之。”《左传》中也有类似的故事。《论语·泰伯》:“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惟士为能专尔实尔。笃信善学,守诚行义。是以崇德而广业,事业有成。”《孟子·离娄下》:“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海之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斯绝祀矣。’”《庄子·逍遥游》:“宋元君将画钟馗之像,众史皆至,题笔毕,众曰:‘使某日可画矣。’今日过之,曰:‘使某日死可画。’其人怒曰:‘悲哉命乎!’其人故贯容蹙、蹜蹜、而大怒曰:‘悲哉,师乎!弟子志之,其唯师乎!”以上这些典故都用来比喻自己所处的境况。“只拟饮呼出门去,强麋置网岂当然?”意思是:我只是打算喝杯小酒就出去罢了,怎么能够像那些弱肉强食的动物一样被宰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