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材莫作尹翁归,自鬻崎岖不畏非。
妄役土龙宁得雨,可堪刍狗强蒙衣。
移文不报如沉井,行路皆疑镇掩扉。
早悟垂头供立仗,好随四牡去騑騑。

元祐末年,我在秋试院住宿,曾和王敏父写了四首诗。当时因为我有病,所以出院后还待在家里,还没有机会品味其中的意境。今天追用前韵再赋四首,希望不要辜负了这份才华。

兼材莫作尹翁归,自鬻崎岖不畏非。

妄役土龙宁得雨,可堪刍狗强蒙衣。

移文不报如沉井,行路皆疑镇掩扉。

早悟垂头供立仗,好随四牡去騑騑。

注释:

兼材:即“兼材”之误,意为“多才之人”,这里指王敏父。

尹翁:古代传说中的尹子奇,以善于占卜而著称。这里用来形容自己。

鬻:同“寓”,居住。

土龙:传说中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灵。这里是比喻王敏父的才华。

刍狗:祭祀用的草扎狗形,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作品。

移文不报:书信没有回音。

沉井:形容事情被搁置起来,不再提起。

镇:古地名,此处借代京城。

垂头供立仗:形容自己低眉顺眼,不敢直视,如同站班时的姿势。

騑騑:原指马快跑的样子,引申为奔驰、快速前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王敏父的赞美之作。诗人在元祐末年的秋试院中,与王敏父共度时光,并共同创作了四首诗歌。然而,由于诗人生病的原因,他并没有能够亲自品味到其中的美好意境。因此,他在追用前韵再赋四首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负这份才华。

诗人在这首诗中多次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王敏父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他也通过对自己的态度的描写,展示了自己的谦逊和尊重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也使得这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的语言流畅自然,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通过对王敏父的赞美,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自信。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使诗歌更具吸引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内涵。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感情和智慧的作品,它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才华和自信。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情感表达来看,它都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