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秀发真狮子,耸壑昂霄似出林。
击竹有声先了悟,拈花微笑已知音。
新诗富健疑披锦,妙字清奇不换金。
往往秋高又飞锡,白云来去本无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瑛侍者欲再游方作此勉之
瑛侍者,可能是一位僧人,欲再游方,即指他打算去远方修行或参禅。此处“作此勉之”意为写此诗以鼓励他。
精神秀发真狮子,耸壑昂霄似出林
这句话表达了瑛侍者的精神风貌。“精神秀发”形容其精神状态非常好,像一头雄壮的狮子。“耸壑昂霄”比喻他的志向和抱负如同高耸入云的山峰,显示出不凡的气概。“出林”意味着他已经超越了常人,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击竹有声先了悟,拈花微笑已知音
这句诗描述了瑛侍者在修行过程中的一种领悟。当听到竹子被敲击时产生的声音,他就已经有了一种了悟,知道这是大自然的声音。而当他看到一朵花,轻轻一笑,似乎已经理解了其中的深意。这里的“了悟”和“微笑”都是形容瑛侍者在修行中的敏锐和智慧。
新诗富健疑披锦,妙字清奇不换金
这句诗赞美了瑛侍者的诗歌创作。“富健”指的是诗歌内容丰富、有力,就像穿上了华丽的锦袍。“妙字清奇”则形容他的文字优美、富有变化,就像是金子一样珍贵。“不换金”意味着这些文字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往往秋高又飞锡,白云来去本无心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瑛侍者的祝福。“秋高”意味着秋天的天空很高远,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飞锡”是指僧人在空中行走,这里比喻瑛侍者的心灵自由飞翔。“白云来去本无心”则是说白云在天空中飘荡,它们本身并没有固定的目的,只是随遇而安。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瑛侍者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瑛侍者的外貌、气质、行为、诗歌创作等多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华与风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瑛侍者修行道路上的祝愿和鼓励,希望他能继续前行,达到更高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