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火闹游人,偶向忙中得此身。
净几明窗尘不到,弄黄先见一枝春。

《偶书二首》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元宵佳节灯火阑珊、游人如织的盛况,以及作者在喧嚣之中寻得宁静的瞬间。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元宵灯火闹游人: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放烟花和点灯等。这里提到的“元宵灯火”,指的是夜晚点亮的彩灯,它们在黑夜中闪烁,为节日增添了浪漫与喜庆的氛围。而“闹游人”则形容这个时刻的人们热闹非凡,有的在赏灯,有的在游玩,还有的在交流。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 偶向忙中得此身:这里的“偶尔”表明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他并不是刻意寻求这种状态,而是在不经意间达到了内心的平和。“忙中”则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忙碌,可能是工作、学习或其他日常琐事。然而,正是在这忙碌之中,作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片刻宁静,这使他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
  3. 净几明窗尘不到:这句话描述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在这里,“净几”意味着一个干净整洁的桌子或工作台,“明窗”则指的是窗户明亮、通风良好。而“尘不到”则表达了这个地方非常干净,没有灰尘。这样的环境使得作者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或思考,不受外界杂物的干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或获得更多的灵感。
  4. 弄黄先见一枝春:这句诗通过“弄黄”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这里的“黄”可能指的是黄色的花朵或黄色的灯光,它们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而“先见一枝春”则强调了作者能够提前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可能是因为他所在的环境和心境使他更容易察觉到自然界的变化。
  5. 赏析: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习俗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并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启示和智慧。

这首诗不仅是对节日景象的描写,更是对个人情感和心境的抒发。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到宁静时刻的人,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与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