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絺不挂汗如倾,一霎风来梦乍惊。
自是人心有凉思,强将庭叶作秋声。
【注】
纤絺:细布。
倾:倾倒。
一霎:极短的时间。
梦乍惊:梦被惊醒了。
凉思:冷意。
庭叶作秋声:庭前的树叶发出像秋天一样的声响。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首联写诗人在炎热的夏天,坐在屋中,看到竹叶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感到十分凉爽。颔联以梦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冷意,颈联则用“庭叶作秋声”来形容竹叶的清凉,尾联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思。
纤絺不挂汗如倾,一霎风来梦乍惊。
自是人心有凉思,强将庭叶作秋声。
【注】
纤絺:细布。
倾:倾倒。
一霎:极短的时间。
梦乍惊:梦被惊醒了。
凉思:冷意。
庭叶作秋声:庭前的树叶发出像秋天一样的声响。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首联写诗人在炎热的夏天,坐在屋中,看到竹叶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感到十分凉爽。颔联以梦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冷意,颈联则用“庭叶作秋声”来形容竹叶的清凉,尾联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思。
烟云休恋钟山出自《又次韵三绝》,烟云休恋钟山的作者是:李之仪。 烟云休恋钟山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烟云休恋钟山的释义是:勿留恋如烟似云般变幻无常的事物,应寄情于钟山之景。 烟云休恋钟山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烟云休恋钟山的拼音读音是:yān yún xiū liàn zhōng shān。 烟云休恋钟山是《又次韵三绝》的第4句。 烟云休恋钟山的上半句是:
身世且依魏阙出自《又次韵三绝》,身世且依魏阙的作者是:李之仪。 身世且依魏阙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身世且依魏阙的释义是:身世且依魏阙:指个人命运暂时依附于国家或朝廷。魏阙,古代帝王宫殿前的观礼台,代指朝廷或国家。 身世且依魏阙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身世且依魏阙的拼音读音是:shēn shì qiě yī wèi quē。 身世且依魏阙是《又次韵三绝》的第3句。
新来投笔从班出自《又次韵三绝》,新来投笔从班的作者是:李之仪。 新来投笔从班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新来投笔从班的释义是:新近放弃文职从事军旅。 新来投笔从班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新来投笔从班的拼音读音是:xīn lái tóu bǐ cóng bān。 新来投笔从班是《又次韵三绝》的第2句。 新来投笔从班的上半句是:旱日能诗传信。 新来投笔从班的下半句是:
旱日能诗传信出自《又次韵三绝》,旱日能诗传信的作者是:李之仪。 旱日能诗传信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旱日能诗传信的释义是:旱日能诗传信:在干旱的日子里,仍然能够通过诗歌传达信息。这里的“旱日”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能诗传信”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以诗歌为媒介,传递情感和思想。 旱日能诗传信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旱日能诗传信的拼音读音是:hàn rì néng
便知却整还舠出自《又次韵三绝》,便知却整还舠的作者是:李之仪。 便知却整还舠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便知却整还舠的释义是:便知却整还舠:知道你将船整好又出发。 便知却整还舠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便知却整还舠的拼音读音是:biàn zhī què zhěng hái dāo。 便知却整还舠是《又次韵三绝》的第4句。 便知却整还舠的上半句是: 可得遽通来信。
可得遽通来信出自《又次韵三绝》,可得遽通来信的作者是:李之仪。 可得遽通来信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可得遽通来信的释义是:“可得遽通来信”意为“可以立刻收到回信”。 可得遽通来信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可得遽通来信的拼音读音是:kě dé jù tōng lái xìn。 可得遽通来信是《又次韵三绝》的第3句。 可得遽通来信的上半句是:沧江归弄波涛。
沧江归弄波涛出自《又次韵三绝》,沧江归弄波涛的作者是:李之仪。 沧江归弄波涛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沧江归弄波涛的释义是:沧江归弄波涛:形容江河在夕阳余晖下波涛汹涌,如同江河在玩耍一般。 沧江归弄波涛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沧江归弄波涛的拼音读音是:cāng jiāng guī nòng bō tāo。 沧江归弄波涛是《又次韵三绝》的第2句。 沧江归弄波涛的上半句是
华屋暂离星斗出自《又次韵三绝》,华屋暂离星斗的作者是:李之仪。 华屋暂离星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华屋暂离星斗的释义是:华屋暂离星斗:豪华的房屋暂时离开了星空的照耀。意指富贵之人暂时离开了繁忙的世俗生活,享受片刻的宁静。 华屋暂离星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华屋暂离星斗的拼音读音是:huá wū zàn lí xīng dòu。 华屋暂离星斗是《又次韵三绝》的第1句
暂同南陌东丘出自《又次韵三绝》,暂同南陌东丘的作者是:李之仪。 暂同南陌东丘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暂同南陌东丘的释义是:暂同南陌东丘:暂时与你在南边的道路和东边的山丘上相聚。 暂同南陌东丘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暂同南陌东丘的拼音读音是:zàn tóng nán mò dōng qiū。 暂同南陌东丘是《又次韵三绝》的第4句。 暂同南陌东丘的上半句是: 又喜秋来相见
又喜秋来相见出自《又次韵三绝》,又喜秋来相见的作者是:李之仪。 又喜秋来相见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又喜秋来相见的释义是:又喜秋来相见:再次欣喜于秋天与友人相见的美好时光。 又喜秋来相见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风格是:诗。 又喜秋来相见的拼音读音是:yòu xǐ qiū lái xiāng jiàn。 又喜秋来相见是《又次韵三绝》的第3句。 又喜秋来相见的上半句是:剧谈今愧高流。
芭蕉叶密柿阴浓,散发西窗到晚钟。 霹雳一声三尺水,旱天方信有真龙。 注释:芭蕉叶茂盛,柿子树的叶子浓密;西窗外散发着清凉的气息,直至夜晚的钟声响起。突然,天空中传来了一声巨响,好像有三尺高的水柱直冲云霄。在这干旱的日子里,人们这才真正相信了有真龙的存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画卷,通过芭蕉叶、柿子树、西窗和晚钟等元素,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场景。同时
偶书二首 通中玉冷梦偏长,花影笼阶月浸廊。 挽断罗巾留不住,觉来犹有去时香。 注释: 通中玉:指通透的玉石,形容玉石的质地清冷、清澈。 梦偏长:梦境异常漫长,难以醒来。 花影:花朵的影子,象征着美丽而短暂的事物。 笼阶:笼罩在台阶上,形容花瓣覆盖着台阶的情景。 月浸廊:月光洒满走廊,营造出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挽断罗巾:用手紧紧抓住罗巾,表达想要留住美好瞬间的愿望。 留不住
《偶书二首》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元宵佳节灯火阑珊、游人如织的盛况,以及作者在喧嚣之中寻得宁静的瞬间。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元宵灯火闹游人: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放烟花和点灯等。这里提到的“元宵灯火”,指的是夜晚点亮的彩灯,它们在黑夜中闪烁,为节日增添了浪漫与喜庆的氛围。而“闹游人”则形容这个时刻的人们热闹非凡,有的在赏灯
【注释】 瑞竹:指竹子。即事:即景抒情。三绝:《新唐书.刘禹锡传》记载,刘禹锡曾三次上疏论时政,但三次被贬官。《新唐书》本传言:“禹锡尝有《天论》及《泰阶》、《衡岳》、《盐池赋》等,皆非议朝政,当时以为狂简,然其文尚奇诡,多警策;又善属文,每吟咏所为诗赋古文辞数十百篇,以寄意于杳冥恍惚之中。” 绿未齐:刚长出嫩叶的竹子,还未长成。 芭蕉仍在柿阴西:芭蕉还在,柿子已经结了。 推迁节物均如此
注释: 1 会稽陈迹久荒芜:会稽,是浙江省的古地名,这里指代诗人曾经在会稽这个地方留下的痕迹。陈迹,指过去留下的遗迹或者事迹。久荒芜,长时间无人问津,已经荒凉了。 2. 流落江城墨未枯:流落,指的是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江城,可能指的是一个临江的城市,也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墨未枯,意味着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书写的习惯,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消磨掉。 3. 好向溪边示行客:好
蹇驴破帽耸鸢肩,石里长松欲到天。 蹇驴:指驴子。蹇,跛行。破帽,即敝帽,形容贫苦。 耸鸢肩:指人瘦弱,像鸢(一种猛禽)的翅膀。 石里长松欲到天:指在石头里面生长出的松树,要长得高入云端了。 六月尘埃汗如洗:夏天尘土飞扬,汗水湿透衣襟。 始知:才知道。 立意不徒然:有深远的意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观郭熙画扇后的感受。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看到郭熙画扇后的心情变化来表达对郭熙艺术造诣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