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过了十二日,阶下黄花方盛开。
节物参差何足较,且浮新蕊共衔杯。
【注释】龚,指诗人。彦本,即张翰,字士龙。他曾任齐王舍人,后弃官归隐于洛阳,故称张士龙。“庄壁”,指墙壁上绘有图画的砖石。“十二日”当为重阳节过后第十二天。按古代风俗,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而此诗是说过了重阳节已过十二日,所以说阶下黄花方盛开。“参差”,参差不齐的意思。“衔杯”,指举杯畅饮。
【赏析】
这首诗写在重阳节过了以后,作者才登上了东篱(篱笆边)观赏菊花。此时节物参差,但诗人并不以为意,而是欣赏着盛开的黄色花朵,与好友一起饮酒作乐。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对朋友的深情怀念。
首句中的“重阳”二字,是点明题旨、交代时令的。“过了”二字,说明时间是在重阳节过后。第二句写重阳节过后,阶下的菊花已经盛开了。第三句以“节物”一词总括前二句的内容,意思是:这花虽美,然而它毕竟还是属于春天的花草,与秋天的菊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第四句则笔锋一转,由眼前的菊花写到眼前的朋友。他们虽然不能像王维那样把酒赏菊,但却能在清秋的傍晚,一同登高饮宴,共度时光,实在是难得的快事。
全诗从重阳节过后开始写起,先写菊花,再写赏菊,然后才写饮酒。这样,就把一个重阳节的黄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