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截西山一叶轻,晓奁初发镜中行。
异时常作玻璃观,却恐丹青画不成。

【注释】

同:一起,一同;彦本:人名,姓张;兄弟:指作者和弟弟;泛舟:乘船游玩;北山:指终南山。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作者任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时,与弟彦本同游终南山。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横截西山”、“晓奁初发”、“玻璃观”等景物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首句“横截西山一叶轻”,是说在秋高气爽的早晨,诗人同弟弟张彦本一起乘船游览终南山。他们乘坐的小船像一片叶子一样,轻轻地划过山间水面,悠然自得,心旷神怡,不禁发出赞叹:“好一个美丽的早晨!”“一叶轻”三字,既形容船儿行之轻松,又暗示着秋天的清爽宜人。

第二句“晓奁初发镜中行”,则进一步写船上的景色。诗人站在小船上,透过波光粼粼的水面,看到一轮红日刚刚升起,它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犹如一面铜镜,随着水波荡漾,显得格外美丽。这里的“晓奁”(镜子),是指晨曦。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太阳比作一个刚起床梳妆打扮的女子,形象而生动。

第三句“异时常作玻璃观”,则是说这美丽的景色,就像一面晶莹剔透的玻璃镜子一样,使人赏心悦目。这里用典,意即比喻景色之美,犹如玻璃一样透明。

最后一句“却恐丹青画不成”,则是说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果让画家用笔墨来描绘,恐怕也难画出它的十分之一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他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还抒发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动人。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使他成为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山水诗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