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鼎元年东有兵,未央催班不待明。龙骧虎步拥旄出,蚁蚁部曲随鸣钲。
三千珠履皆上客,囊中有锥谁为发。莫歌雌兔眼迷离,长城可倚知在谁。
千羊不如一狐腋,草底寒虫漫啾唧。两口四目未必智,天下奇才余星坠。
舟中指可掬,冀北马群空。漆身吞炭为国士,射足接处谋已同。
义感丹诚虹贯日,坛上成功方顷刻。纵有明珠千丈长,安能保得头常黑。
这首诗是元鼎元年(公元前111年)的一首五言诗,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局面和社会风貌。
首句“古东门行”,点明了这是一首描写古代东门行宫的诗歌。东门行宫,位于长安城东北,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座重要宫殿,也是当时的朝会之所。
第二句“元鼎元年东有兵”,描述了这一年东门行宫周围战事频仍。这句中的“元鼎”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即公元前110年至前105年之间的这段时间。这里的“兵”,既指战争,也暗指政治斗争。
第三句“未央催班不待明”,表达了朝廷中的权力争斗和朝政的混乱。未央宫,是西汉时期皇宫的名称,这里代指朝廷。这句话中的“催班”,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们争权夺利,不顾时间紧迫,急于上朝。
第四句“龙骧虎步拥旄出”,描述了朝廷中的官员们威风凛凛、气势如虹的样子。这里的“龙骧”、“虎步”都是形容官员们威武雄壮、气势逼人的形象。而“拥旄”,则是指官员们手持皇帝赐予的令符或节杖,象征着他们的权力和地位。
第五句“蚁蚁部曲随鸣钲”,描述了朝廷中的官员们如同蚂蚁般众多,他们跟随在官员们的身后,纷纷响应皇帝的命令。这里的“蚁蚁”和“部曲”都是形容官员们众多的意思。而“鸣钲”,则是形容他们跟随的场景热闹非凡,如同战场上的鼓声一般。
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例如第六句“三千珠履皆上客”,描述了朝廷中的官员们都是一些高官贵人,他们的鞋子上都有珍珠装饰,显得非常高贵和富有。而第七句“囊中有锥谁为发”,则反映了这些高官贵人们虽然富有,但却缺乏真正的才能和智慧。最后两句“莫歌雌兔眼迷离,长城可倚知在谁”,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乱象的无奈和忧虑之情。
在第八句“千羊不如一狐腋”,诗人通过对狐狸的比喻,暗示了当时社会中那些表面光鲜亮丽的人实际上并不具备真正的实力和价值。而第九句“草底寒虫漫啾唧”,则通过描述草丛中的寒虫叫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小人的警惕和厌恶之情。第十句“两口四目未必智”,则进一步强调了外表的华丽并不能掩盖内心的狡猾和虚伪。最后两句“天下奇才余星坠”和“纵有明珠千丈长,安能保得头常黑”,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现实。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