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长不老,宫殿复新秋。
丹桂欲飘子,素蟾相对愁。
林寒枝绕鹊,江迥水明楼。
逐客几弦望,又看成玉钩。
《十六夜月二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李纲创作的两首诗。这两首诗分别展现了词人在夜晚观月时的所感、所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静谧而深沉的艺术世界。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首诗
嫦娥长不老:嫦娥作为神话中的月宫仙子,象征着永恒的美好与纯洁。她的存在象征着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好,表达了词人对于永恒之美的向往和赞美。
宫殿复新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词人在这里用“新秋”来暗示秋天的生机与希望。这里的宫殿,则象征着人间的繁华景象,与嫦娥的永恒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丹桂欲飘子:桂花象征着秋天的气息,飘落的桂花代表着岁月的痕迹。这里的“飘子”,可能是指桂花飘落时的样子,也可能是指时间的流逝。词人通过这种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
素蟾相对愁:月亮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这里的“素蟾”指的是明亮的月亮。词人通过描写月光下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思念之情。
林寒枝绕鹊:林中寒冷,枝头缠绕着喜鹊,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幽深的氛围。这里的林和鹊,都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活力,与前面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江迥水明楼:江水广阔,楼台在水边显得更加明亮。这里的江、水、楼,都是诗人观察的自然景象,通过这些景象,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逐客几弦望:逐客,即被放逐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词人的亲身经历,也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词人通过“几弦望”,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又看成玉钩:玉钩,古代的一种装饰品。这里可能是指月亮的形状,也可能是比喻词人的心境。通过这样的比喻,词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 第二首诗
昨宵清不尽:昨夜的月光清澈明亮,没有一点杂质。这里的“清尽”可能是指月光纯净无暇,也可能是表达了词人在昨夜的畅饮后的清醒和满足。
今夜色增明:今夜的月光更加明亮,照亮了整个江面。这里的“增明”可能是指月光的亮度有所提升,也可能是表示词人心情的愉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想见清虚殿:想象中看到那清虚的宫殿,冰轮渐渐升起。这里的“想见”和“冰轮”都是对月亮的描绘,通过对月亮的想象,表达了词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松风传地籁:松林中吹来的风声如同大地的低语。这里的“传地籁”可能是指松林中的声音传到地面,也可能是指自然的和谐之声。通过这样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花月满庭心:庭院中花月交相辉映,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这里的“满庭心”可能是指庭院中的景色美丽动人,也可能是指词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
记得金台下:回忆起曾经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下度过的时光。这里的“记”和“下”都是对过去的回忆和追忆。通过这样的回忆,词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孤樽细斟欢:独自一人斟酒欢庆,享受着难得的快乐时光。这里的“孤樽”可能是指独自饮酒的场景,也可能是指词人的心情孤独但依然乐观。通过这样的描述,词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两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赞美,更是对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的深刻反思和表达。它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