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谪南闽食荔枝,始知图记不予欺。
欲将千颗封题去,无那三朝色味移。
蜜渍仅能存典则,日乾愈更失珍奇。
欲知妙质为何似,甘露明珠绛縠皮。
【诗句释义】
远谪南闽食荔枝,始知图记不予欺。
欲将千颗封题去,无那三朝色味移。
蜜渍仅能存典则,日乾愈更失珍奇。
欲知妙质为何似,甘露明珠绛縠皮。
【译文】
我被贬谪到南闽品尝荔枝,才知道画中的荔枝并不虚假。
想把千颗荔枝封好带回去,但荔枝的色、味在三天后就发生了变化。
蜜渍荔枝只能保存其形而无法保持原来的品质,太阳晒干后,荔枝的品质更加失去了珍贵。
想知道荔枝为什么具有如此美妙的质地,是因为它像甘露珍珠般晶莹剔透,又像绛縠(红绸)般的皮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贬至南闽时所作。作者在诗中描述了荔枝的色味变化以及蜜渍荔枝的保存问题,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和对荔枝变化的惋惜之情。
首句“远谪南闽食荔枝,始知图记不予欺”,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到南闽时,才发现画中的荔枝并不是虚假的。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画中荔枝真实性的怀疑,以及对画中荔枝的美好向往。
次句“欲将千颗封题去,无那三朝色味移”表达了作者要将千颗荔枝封好带回去的决心。然而,荔枝在三朝后色味就发生了变化,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荔枝变化无奈的心情。
第三句“蜜渍仅能存典则,日乾愈更失珍奇”指出了蜜渍荔枝只能保存其形而不能保持原有的品质,太阳晒干后,荔枝的品质更加失去了珍贵的特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荔枝品质变化的遗憾之情。
最后两句“欲知妙质为何似,甘露明珠绛縠皮”通过比较荔枝与甘露明珠、绛縠皮的相似性,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美好质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独特魅力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