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搆幽轩福地阴,飞云对面起青岑。
但知映日能成色,谁信崇朝解作霖。
苒苒行云宁有迹,霏霏出岫本无心。
道人默坐观舒卷,至理应符妙意深。
【注释】
观妙师阁:观,观察;妙,精妙;阁,楼阁。观云轩:观云,观天象;轩,窗。福地阴:福地,福地之阴,即指山中的幽谷。青岑,青山。“映日能成色”,形容飞云的光辉可以照亮大地。“谁信崇朝解作霖”,形容云雾聚集后,能够带来及时的雨露。苒苒,行云的样子。霏霏,轻细的雪珠或雾气的样子。“至理应符”,应和着自然规律。妙意,深奥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观览了观云轩的景色之后,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首联“独搆幽轩福地阴,飞云对面起青岑”两句,描写观云轩的幽雅环境。诗人站在观云轩上,遥望对面的青山,那层层起伏的青山与高耸入云的观云轩相衬,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颔联“但知映日能成色,谁信崇朝解作霖”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只有大自然才能将天空中的云彩照得五彩缤纷,使大地呈现出美丽的景色。同时,他也相信,在晴朗的日子里,云雾能够凝聚并汇聚在一起,形成雨水滋润大地。
颈联“苒苒行云宁有迹,霏霏出岫本无心”两句,描绘了云雾变幻无常的景象。诗人观察到,那些飘荡在空中的小片云彩,它们的形状虽然千变万化,却始终没有固定的轨迹可循;而那些从山峰中涌出的雾气,它们的形状也随着山势的变化而变化,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
尾联“道人默坐观舒卷,至理应符妙意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理的领悟。诗人坐在观云轩中,默默地观赏着天地间的云卷风舒,他发现自然界的一切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道理。这种规律和道理正是道家哲学中所强调的“无为而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