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舍松林寒不枯,烟霞深处见澄湖。
萦青缭白知谁赏,把酒裁诗可自娱。
剡曲幸非千里远,同云又复一冬无。
会当半夜溪山白,乘兴真为访戴图。

【注释】

绕舍:庭院周围。松林:山中之松。寒不枯:松树冬天也不凋落。烟霞:山水间的云雾。澄湖:清澈的湖水。萦青缭白:形容景色优美,如诗画般地萦绕在人们眼前。知谁赏:不知是谁欣赏?把酒裁诗:即“把酒对月”,指诗人自己作诗以自娱。剡曲:剡溪,浙江一条流经浙江东部的支流。奉议:子美(杜甫)的官职。奉议大夫,官名,唐时为正五品上,掌议礼仪制度等事。戴逵,东晋人,字安期,是著名的道士和学者,有《秋夜游西池》诗,其弟戴勃也有著名诗篇。会当:定要;一定。溪山:山水,这里借指江山。访戴图:寻找戴逵的画像。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2年(唐肃宗乾元二年),作者因避乱而隐居在剡县的石城山下。这首诗是作者在石城山下登高望远,看到山色水光,触景生情,遂有所感。首二句写冬日登小阁所见,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怀和志趣。全篇意境清丽、格调高雅。

“绕舍松林寒不枯,烟霞深处见澄湖。”首句写冬日登小阁所见,点明季节、时间,交代了诗人登山的原因;次句写登上高处所看到的景色;三句写诗人的感慨之情;末句写诗人的志向。此四句,诗人从空间上由近及远,从下而上,由实而虚,层层深入,写出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山水世界。

“萦青缭白知谁赏,把酒裁诗可自娱。”这两句是第二联的倒装句式。首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它承接着上句的“见”字,引出下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环绕着青山绿水的是一片茫茫的云雾和湖泊,不知道谁能赏识这美景呢?于是诗人就举杯畅饮,自得其乐,挥洒自如地写下新诗,以自娱自乐。这里的“萦青缭白”与前文的“烟霞深处”相呼应,“知谁赏”与“可自娱”形成对照。

“剡曲幸非千里远,同云又复一冬无。”首句中的“剡曲”,指剡溪。剡溪在今浙江省嵊州市境内。“纡青缭白”的景色,使诗人陶醉不已,他想到:虽然剡曲不是千里之遥,但那同云一样的山色也难得见到一次,如今又是寒冬腊月,所以诗人感到有些遗憾。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离我居住的地方并不遥远,但那同云一样的山色也难得一见,如今又是寒冬腊月,真是令人感到遗憾!这两句与前文的“寒不枯”、“澄湖”相呼应,“知谁赏”与“又复一冬无”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大自然美的敏锐感受,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珍爱之心。

“会当半夜溪山白,乘兴真为访戴图。”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会当”在这里的意思是“一定会”,“溪山”指山水,“戴逵”指东晋时期的道士和学者戴安期,他字安期,有道家思想,曾隐居剡县石城山下,后人称他的墓为戴公墓,并有《访戴图》,即《访戴安期图》。诗人通过这一典故来表达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译文】

山中松林苍翠四季长青永不凋萎;烟霞之中的澄湖清澈如洗。

不知是谁欣赏这迷人的风光;斟上美酒吟诗自得其乐。

虽远离家乡但距离并不遥远;又是一个寒冬没有雪景。

一定要等到半夜时分再去游览那些山中美景;这次出游一定不要辜负自己的心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