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屋茅檐三四家,土风渐觉异中华。
碧榕枝弱还生柱,红荔春深已着花。
社燕不巢南候别,塞鸿无信北音赊。
海山此去犹千里,会见安期枣似瓜。
竹屋茅檐三四家,土风渐觉异中华。
碧榕枝弱还生柱,红荔春深已着花。
社燕不巢南候别,塞鸿无信北音赊。
海山此去犹千里,会见安期枣似瓜。
诗句逐句释义与翻译:
- “竹屋茅檐三四家”:描述了路上所见的几户人家,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简单住所。
- “土风渐觉异中华”:随着深入当地,逐渐感受到这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国有所不同。
- “碧榕枝弱还生柱”:描述一棵榕树虽较弱小但依然能支撑起一根柱子。
- “红荔春深已着花”:春天来临时,红色的荔枝已经结出了果实,并且开始开花。
- “社燕不巢南候别”:燕子在南方等待季节交替时不再筑巢,表现出对离别的适应。
- “塞鸿无信北音赊”:塞外大雁因距离遥远而无法传递消息,暗示了距离的遥远和沟通的困难。
- “海山此去犹千里,会见安期枣似瓜”:虽然路途遥远,但最终会见到传说中的安期枣(又称蓬莱枣),如同成熟的瓜果一样丰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地方的特色和文化差异。首二句“竹屋茅檐三四家,土风渐觉异中华”直接点明旅行的目的和背景,随后的句子则进一步展开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观察,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旅途结束、期望重逢的乐观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民俗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文化差异的深刻体现,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