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春山春日长,穿林渡水意徜徉。
溪环石笋横舟小,风落林花扑面香。
山鸟不知兴废恨,岭云自觉去来忙。
炎荒景物随时好,何必深悲瘴疠乡。
【注释】
1.象州:唐时在今广西。道中:指路上的途中。
2.长:久。
3.意徜徉:悠闲自在的样子。
4.溪环石笋:溪水环绕着石头,石头上长出笋子。
5.横舟小:横卧在船下。
6.扑面香:吹到脸上带香味。
7.兴废恨:兴衰存亡之恨。
8.岭云:指山间的云雾。
9.炎荒:南方边远荒凉之地。
10.随时好:随处都好。
11.瘴疠乡:瘴气毒疫流行的地方。
【赏析】
这是作者在贬谪途中经过象州时写的一首纪行诗。首联写春日山景,次联写沿途所见,三联写所闻所见,末联写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开阔,格调清新。
“路入春山春日长,穿林渡水意徜徉。”诗人由北而南,一路西向,来到这南方边陲的山水之间,眼前是一派春天的景象,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意徜徉”,悠闲自在的样子。这里写出了诗人被大自然美景所陶醉的心情。
颔联是说:溪流绕着石头流淌,小船在下面悠然自得,风吹着落花,带着阵阵香气迎面扑来。“溪环石笋”,溪水中的石头,像竹笋一样,突出了溪水的清澈、溪流的悠长。“风落林花”一句写春光明媚,落英缤纷的景色,使人陶醉。
颈联两句一前一后写出两种景象。“山鸟不知兴废恨,岭云自觉去来忙。”鸟儿不知道国家的盛衰,只知道自由快乐地飞翔;白云知道四季变迁,也随着季节变换而移动。这里的“不知”、“自觉”表现出诗人对国事的淡漠态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尾联两句写自己的处境。诗人身处边荒之地,心情难免有些悲凉,但同时也有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何必深悲瘴疠乡?”瘴疠是指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容易使人生病的地方;“岂止深悲”,还不止是悲伤,而是深深地哀伤,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山景和旅途所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国家大事的淡漠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