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自与性相宜,卜筑何须物物奇。
旋剪荆榛开小径,自移松菊趁佳时。
云生北岭难持寄,月出东山有所思。
岁晚庞翁更多病,携家真赴鹿门期。
山林自与性相宜,
卜筑何须物物奇。
旋剪荆榛开小径,
自移松菊趁佳时。
云生北岭难持寄,
月出东山有所思。
岁晚庞翁更多病,
携家真赴鹿门期。
注释与释义
- 山林自与性相宜:
- “山林自与性相宜”:意指大自然的山林环境与作者的性格非常契合。这里的“自与”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不造作的状态。
- 性与:即人的本性或天性。
- 相宜:适合、适宜,表示自然环境和人之间存在着和谐的关系。
- 卜筑何须物物奇:
- “卜筑何须物物奇”:意为选择居住地并不需要每样东西都追求奇特。这里的“卜筑”指的是选择一个地方建造住所。
- 卜筑:古代指择定一块地方进行建设。
- 物物奇:每一样物品都要奇特。
- 旋剪荆榛开小径:
- 这里描述的是作者亲手修剪荆榛,开辟了一条小径。
- “旋”:即刻、立刻。
- “剪荆榛”:清除杂草。
- “开小径”:开辟一条通往小园子的小道。
- 自移松菊趁佳时:
-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顺应季节变化的行为。
- “自移”:自己搬来。
- “松菊”:松树和菊花,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
- “趁佳时”:趁着美好的时候,这里指的是春天或者秋天,因为这两个季节是松菊盛开的时期。
- 云生北岭难持寄:
- 这句诗描述了北方山脉云雾缭绕的景象,表达了作者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
- “云生北岭”:指北方的山峦上云雾缭绕。
- “难持寄”:难以寄托或表达。
- 月出东山有所思:
- 诗人在夜晚看到东山上升起的月亮,引发了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 “月出东山”:月亮从东方的山中升起。
- “有所思”:有所想念、有所思考。
- 岁晚庞翁更多病: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年老体弱的感慨。
- “岁晚”:年龄渐长,岁月已晚。
- “庞翁”:指年老的人。
- “更多病”:比往常更加生病。
- 携家真赴鹿门期:
这里表达了诗人打算和家人一起去鹿门这个地方的愿望。
“携家”:带领家人。
“真赴鹿门期”:真正实现去鹿门度假的计划。
“鹿门期”:鹿门山的旅游或度假计划。
翻译与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还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赏析:
- 意境之美: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的意境。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将自然景色和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令人感到愉悦,也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通过对比(如山林与人为环境的对比)和象征(如松菊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使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意味。此外,诗歌还巧妙地使用了拟人和拟物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动感。
- 情感表达: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同时,诗歌中的一些句子还透露出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领悟,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山水田园诗,它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涉及的松菊、云山等元素,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引用和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同时,诗歌中也蕴含着一些哲学思想,如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等,这些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结尾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和内心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