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呵佛乃知佛,王莽崇儒岂信儒。
救弊自须烦诋毁,即真安用假诗书。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退之呵佛乃知佛”

  • “退之”指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他因反对佛教被后人称为“退之”。
  • “呵佛”意味着批评或反对佛教。
  • “乃知佛”表示通过韩愈的批判,人们开始认识到佛教的问题。

第二句:“王莽崇儒岂信儒”

  • “王莽”是指西汉末年篡权建立新朝的政治家。
  • “崇儒”指的是尊崇儒家学说。
  • “岂信儒”表示对王莽崇奉儒家的看法表示怀疑。

第三句:“救弊自须烦诋毁,即真安用假诗书”

  • “救弊”意味着解决弊端或问题。
  • “烦诋毁”意为需要通过批评和诋毁来解决。
  • “即真安用假诗书”表示真正了解真理的人,不需要那些看似正确的但可能不真实的诗书。

接下来是译文和注释:

译文:
韩愈批判佛教,王莽崇拜儒学却不可信,解决问题必须通过批评和指责,真正的知识不需虚假的诗书。

注释:

  •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倡导古文运动而闻名,反对佛教的普及。
  • 呵佛:指韩愈对佛教的抨击和否定,认为佛教是迷信。
  • 王莽:西汉末年篡位者,曾推行新政,但其政治手段并不光明正大。
  • 崇儒:尊崇儒家学说,认为儒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 **救弊》:指解决社会弊端,改善现状。
  • 烦诋毁:指通过批评和揭露错误来解决问题,强调批评的重要性。
  • 即真:直接理解真相。
  • 安用假诗书:不需要那些看似正确的但实际上可能误导人的诗书。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韩愈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态度,他通过批判佛教和王莽的儒家思想,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弊端的不满和改革的决心。同时,他也强调了真实知识的重要性,反对盲目崇拜和追求表面的、看似正确的事物。这首诗语言简洁有力,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