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飞泉落坐隅,跳波沸石散成珠。
道人谛看空蒙际,颗颗圆明定有无。
【注释】
万杉寺:位于浙江天台县。飞泉:山中流下来的泉水。落坐隅:落在角落。跳波沸石:泉水冲击石头,溅起泡沫。颗颗圆明定有无:颗一颗颗的珠子晶莹明亮,有形与无形相混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的是万杉寺飞泉亭下泉水冲激石壁的景象。诗从飞泉落座隅说起,接着用“跳波沸石”四字勾画出一幅飞泉溅跃、水花飞溅的画面,然后以“颗颗圆明定有无”,把飞泉之状写得如珠似宝,令人目不暇接。全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一派飞泉落坐隅”,是说在万杉寺飞泉亭附近,一股泉水正从高处奔泻而下。这一句看似平淡实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不仅写出了飞泉的声势浩大,而且写出了飞泉倾泻的姿态。诗人没有简单地描写飞泉落座隅的外在形态,而是抓住其动态,突出其声势,让人感到那股水流势不可挡。“落坐隅”三字既点出了飞泉落于何处,又暗含着飞泉的来路。“跳波沸石散成珠”紧承上句而来,承接上句的飞泉之势,进一步描绘出飞泉的奇景。飞泉落下,溅起的水花像珍珠般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一句既写飞泉的动,又写飞泉的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有趣。“跳波沸石”四字,把飞泉落入岩石后激起的水花形象地描绘出来。“散成珠”则将飞泉溅起的水花比作珍珠,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飞泉之状。
“道人谛看空蒙际,颗颗圆明定有无。”最后两句是写飞泉的神奇变化和道人的观感。“道人谛看”表明观者是一位得道高人。“空蒙际”即空旷朦胧的地方,指飞泉落入岩石后的周围环境。“空蒙”,形容四周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迷蒙不清的感觉。“定有无”三字是说在这样一片空蒙之中,飞泉的珠子已经没有了形状,变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颗颗圆明定有无”是说飞泉中的水珠晶莹剔透,圆润光滑,仿佛已经没有了形体,达到了一种玄妙的境界。这里的“有无”不是哲学意义上的有无,而是指水的流动状态,是水珠在飞泉冲击下的动态变化,是水珠在空中飘洒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
全诗通过对飞泉落座隅、飞泉溅跃、水花飞溅、水珠晶莹剔透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观者对飞泉之美的赞叹之情。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手法,使得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