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相崭岩心已安,松林谈道不胜寒。
习之不会高人意,便作天云瓶水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中关键词解释:
- 药山:这里指的是著名的佛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附近,以佛教文化而闻名。
- 三咏问道室:在这里,“三咏”指的是多次吟咏或赞颂,而“问道室”则是指向僧人请教道义的地方。
- 骨相崭岩心已安:这里的“骨相”是指人的相貌和气质;“崭岩”意味着坚硬且突出;“心已安”表示内心平和。整句意思是说,通过接触和观察,诗人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安定和平和。
- 松林谈道不胜寒:松树常被视为坚韧和长寿的象征,而“谈道”则可能指讨论或修行佛法。这句表达了在寒冷的松林中谈论佛法时的艰难和不易,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坚韧和坚持的精神。
- 习之不会高人意:这里的“习之”可能指修炼或修行,而“高人意”则指的是高人或高僧的意愿或指导。这句表明诗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但并没有达到高人或高僧的期望。
- 便作天云瓶水看:这里的“天云”和“瓶水”都是比喻,分别代表了天空中飘渺的云彩和瓶中的清水,都象征着纯净和简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选择了一种简单、纯粹的态度去应对,就像看待天上的云和瓶中的水一样。
- 翻译:
- 骨相崭岩心已安,
松林中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 松林谈道不胜寒,
在寒冷的松林中讨论佛法非常艰难。
- 习之不会高人意,
尽管努力修炼,却未能满足高人的要求。
- 便作天云瓶水看,
于是将这比作天上飘渺的云彩和瓶中清透的水。
-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药物山(即灵隐寺)的三次吟咏,表达了他对于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以及如何以简单的心态面对这些挑战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松林和天空的描述,形象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哲学思考。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佛教的理解和修行的体验,也展示了他在精神追求上的坚持和对生活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从追求形式和技巧转向了内心的平和与简单,反映了诗人由外在世界到内在心灵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