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翻成汗漫游,迢迢云海六鳌愁。
归来又踏江南土,都在当年拄杖头。
注释:
靖康丙午冬道江南宿龟峰寺——靖康元年,即北宋靖康二年,诗人在冬天途径江南。
建炎庚戌秋北归再过行遽不果到长老智光见访成三绝句以遗之——绍兴八年秋天,诗人再次北归,路过此地时,又遇到智光法师,他写了三首诗送给智光法师,作为纪念。
去国翻成汗漫游——离开国家后,诗人就像热得出汗一样四处游玩。
迢迢云海六鳌愁——形容旅途遥远,如同在云端和大海中行走,心情十分忧愁。
归来又踏江南土——回到故乡后,又踏上了江南的泥土。
都在当年拄杖头——这里的“拄杖”指的是佛教徒用来打禅机的棒子,表示放下俗世的烦恼和执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宋朝后,历经艰辛回到故土时的感怀之作。诗人用“去国翻成汗漫游”来形容自己离开国家后的游历经历,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不满。接着,他又用“迢迢云海六鳌愁”来描绘自己的旅程艰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在“归来又踏江南土”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里的“江南土”既代表了故乡的土地,也象征了诗人回归后的平静和安定。而“都在当年拄杖头”则寓意着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世俗纷扰所迷惑。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