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曾读兴公赋,颇爱天台擅美名。
数幅生绡传貌得,恍如陆地到蓬瀛。
【注释】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兴公赋: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天台山记》,其中写天台山“高可百寻,邈而远峻,或端拱倚盖,巍然而临其下;或飞阁流丹,瀇然而映其上”。
【赏析】这首诗是陈国佐寄给友人谢灵运的两首绝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赠画的喜爱和赞赏之情。第一首咏画,第二首咏人。诗中以兴公《天台山记》中的描写为依据,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天台山图,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全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往年曾读兴公赋,颇爱天台擅美名。
数幅生绡传貌得,恍如陆地到蓬瀛。
【注释】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兴公赋: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天台山记》,其中写天台山“高可百寻,邈而远峻,或端拱倚盖,巍然而临其下;或飞阁流丹,瀇然而映其上”。
【赏析】这首诗是陈国佐寄给友人谢灵运的两首绝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赠画的喜爱和赞赏之情。第一首咏画,第二首咏人。诗中以兴公《天台山记》中的描写为依据,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天台山图,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全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便是人间散仙出自《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便是人间散仙的作者是:李纲。 便是人间散仙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便是人间散仙的释义是:便是人间散仙:指像仙人一样超脱尘世,不受世俗束缚的人。 便是人间散仙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便是人间散仙的拼音读音是:biàn shì rén jiān sàn xiān。 便是人间散仙是《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的第4句。
若能不作圣解出自《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若能不作圣解的作者是:李纲。 若能不作圣解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若能不作圣解的释义是:若能不作圣解:如果能够不拘泥于对圣贤之道的字面理解或表面解释。 若能不作圣解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若能不作圣解的拼音读音是:ruò néng bù zuò shèng jiě。 若能不作圣解是《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的第3句。
休言学道学禅出自《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休言学道学禅的作者是:李纲。 休言学道学禅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休言学道学禅的释义是:勿言学道便是学禅。 休言学道学禅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休言学道学禅的拼音读音是:xiū yán xué dào xué chán。 休言学道学禅是《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的第2句。 休言学道学禅的上半句是:莫问是魔是佛。
莫问是魔是佛出自《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莫问是魔是佛的作者是:李纲。 莫问是魔是佛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莫问是魔是佛的释义是:莫问是魔是佛:意指不要去探究某个人或事物是邪恶的还是善良的,应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 莫问是魔是佛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莫问是魔是佛的拼音读音是:mò wèn shì mó shì fú。 莫问是魔是佛是《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的第1句。
丝毫拟议即差出自《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丝毫拟议即差的作者是:李纲。 丝毫拟议即差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丝毫拟议即差的释义是:丝毫拟议即差,意为稍有私心杂念,即与佛理相差甚远。 丝毫拟议即差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丝毫拟议即差的拼音读音是:sī háo nǐ yì jí chà。 丝毫拟议即差是《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的第4句。 丝毫拟议即差的上半句是: 万法无心契合
万法无心契合出自《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万法无心契合的作者是:李纲。 万法无心契合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万法无心契合的释义是:万法无心契合:指一切法(事物)与心无拘无束地相应,即心与万物自然契合,无需刻意追求。 万法无心契合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万法无心契合的拼音读音是:wàn fǎ wú xīn qì hé。 万法无心契合是《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的第3句。
落笔春蚓秋蛇出自《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落笔春蚓秋蛇的作者是:李纲。 落笔春蚓秋蛇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落笔春蚓秋蛇的释义是:落笔春蚓秋蛇:形容书法拙劣,如同春天蚯蚓爬行和秋天蛇盘旋,毫无美感。 落笔春蚓秋蛇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落笔春蚓秋蛇的拼音读音是:luò bǐ chūn yǐn qiū shé。 落笔春蚓秋蛇是《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的第2句。
信口长吟短咏出自《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信口长吟短咏的作者是:李纲。 信口长吟短咏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信口长吟短咏的释义是:信口长吟短咏:即随意吟咏,不论长短。指说话或吟诗不拘形式,随意发挥。 信口长吟短咏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信口长吟短咏的拼音读音是:xìn kǒu zhǎng yín duǎn yǒng。 信口长吟短咏是《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的第1句。
一源通处皆通出自《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一源通处皆通的作者是:李纲。 一源通处皆通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源通处皆通的释义是:一源通处皆通:指事物的根本或源头相通,那么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也就都能够相互贯通。 一源通处皆通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源通处皆通的拼音读音是:yī yuán tōng chù jiē tōng。 一源通处皆通是《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的第4句
若人欲了此法出自《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若人欲了此法的作者是:李纲。 若人欲了此法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若人欲了此法的释义是:若人欲了此法,即指如果有人想要领悟或掌握这个方法或道理。 若人欲了此法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风格是:诗。 若人欲了此法的拼音读音是:ruò rén yù le cǐ fǎ。 若人欲了此法是《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的第3句。 若人欲了此法的上半句是
【注释】寸根:即莲藕的地下茎。“九节”:指莲藕有九个节,每节生有小藕。“孤芳”:指莲藕是单生,没有双生,所以叫孤芳。“青剑”:指莲叶。“凌波”:《楚辞·渔父》中说,屈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是形容其美色足以令人忘情。“日日长”:形容莲叶长得很茂盛。“仙方”:传说中能辨真假的药方。“真赝”:假的和真的。“医师”:《神农本草经》中说,菖阳草可以治五脏病,是中药名。“进菖阳”:用菖阳药治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揣摩选项的内容和含义,并作出判断。 十二咏双莲阁:十二首诗咏赞双莲阁。“乔木森森”:形容双莲阁高大雄伟。“绿阴”指浓密的树荫。“曲塘波影漾疏林”:曲折的小池塘映着波光,在稀疏的树林中摇曳。“藻荇菰蒲”:水中生长的草和植物。“隐映深”:在水中隐约地映出深深的轮廓。赏析
《十二咏双莲阁》原文如下: 旋凿幽池象玉圭,莲开红素两相辉。 年来居士心离垢,天女从教试染衣。 接下来将分点解释诗句并给出赏析: 1. 旋凿幽池象玉圭: - 这句话描述了双莲阁的构造和装饰。"旋凿"指的是精巧地挖掘或雕刻,"幽池"是指深藏不露的美,"象玉圭"则是形容其设计之精美,如同玉制的圭璋一般,象征纯净和高雅。整个句子表达了对这一建筑艺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美学的追求。 2.
【注释】 应真:即佛应真,唐代僧人。飞锡:指佛教徒的锡杖,用锡制成。游行:到处游历。峭壁危峰跨石桥:意指寺庙建在高耸陡峭的山崖上,跨越一座石桥。便欲远寻方广寺:便想去寻找远方的方广寺。却疑图上有嘉招:却怀疑画上有嘉州(唐时四川嘉州,今属四川)刺史姚康招(字嘉招)。姚康招为天台山僧人,曾与白居易交游。 【赏析】 这首诗是陈国佐左司给天台山图作的两首绝句。陈国佐是唐宪宗元和初年宰相陈武的儿子
注释:钝根不会世间机,且作东山老住持。有个旄牛闲拂子,用时由我不由伊。 译文:我这个人愚笨迟钝,不懂得世间的机巧,只能做个隐居山林的老和尚。有个牦牛(即牦牛角)在闲来无事时可以用来擦拂东西,但使用的时候需要我亲自动手而不需要它自己。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机巧的不屑一顾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钝根不会世间机”一句,以“钝根”比喻自己迟钝的性格,表示自己不会玩弄世俗的机巧
【注释】 致奠:向死者祭奠。张柔直:即张柔,字柔直,唐朝人,曾任知郡龙图。以诗四章哭之:用四首诗来哀悼张柔。书置灵几:将祭文写在纸片上放在灵位前。代祭文:代替死者宣读的祭文。 【赏析】 此为悼友而作。诗人因友人张柔去世,写下四首悼亡诗,并为之举行祭文仪式。 首联“一枰两浅旧相期,叹息君今愿已违”两句,是说两人曾经约定一起下围棋。然而现在你却已经去世了,我不禁感叹我们之间的愿望已经无法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