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山吐月,禅室正清幽。
星河光破碎,钟鼓起高楼。
展转不成梦,冷落还悲秋。
五咏继苏子,谁为商声讴。

《江月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江边夜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解读
  1. 五更山吐月:在凌晨五更时分,山峰上月光开始透出,如同山峦吐出了明亮的月亮,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2. 禅室正清幽:在静谧的禅室中,环境显得格外清幽,仿佛与世隔绝,只有明月相伴,增添了一份超然脱俗的氛围。
  3. 星河光破碎:天空中的银河星光稀疏,宛如被打破的光幕,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4. 钟鼓起高楼:随着钟声和鼓声的响起,高楼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形成鲜明对比。
  5. 展转不成梦:夜深人静时,思绪万千,难以入眠,只能辗转反侧,无法成眠。
  6. 冷落还悲秋:夜晚的寂静中,伴随着萧瑟的秋风,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寂和悲伤。
  7. 五咏继苏子:以“五咏”的形式,继续吟唱苏轼的作品,既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诗人的文学追求。
  8. 谁为商声讴:在这宁静的夜晚,谁能为我唱起那悠扬的歌声,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译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诗人以山水、星空、钟鼓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地方。同时,通过对夜晚孤独、思念与哀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苏轼的《江月五首》是一首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苏轼及其时代背景的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