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窥洞庭,沧波渺无际。
波间起飞龙,惨澹带云气。
云雷倏变灭,天水共澄霁。
矫首望君山,镜面青螺髻。

【注释】

①去岁:去年。巴陵:今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在城西江边。

②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真:确实。天下:指洞庭湖的浩瀚无际。

③孟浩然:唐代诗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见《望洞庭》诗注。

④沧波渺无际:沧波,青色水波。渺无际,广阔无边。

⑤波间起飞龙:形容波浪像龙腾飞一样。惨澹带云气:云霞缭绕在水面上。惨澹,暗淡的样子。

⑥云雷倏变灭:忽然间,天空的云彩雷声四起又突然消失。

⑦天水共澄霁:天和水一同放晴。霁,雨止天晴。

⑧矫首望君山:仰头遥望君山。镜面青螺髻:像青螺壳一样的形状。

【译文】

去年我在巴陵登岳阳楼远望洞庭湖,真是天下之壮观也,于是朗诵了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忆当年登楼观望,只见青色的水波辽阔无际。

波涛之间飞腾起蛟龙,云霞缭绕在波浪之上。

云雷忽而变得有如烟消雾散一般,天地间的云水都一起放晴。

抬头遥望君山,它宛如一面镜子镶嵌在青螺一样的山头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05年(唐穆宗长庆五年)秋作,当时作者在湖南做官,曾登上岳阳楼观赏风景。

首句“去岁道巴陵登岳阳楼以望洞庭”,点明时间、地点、原因、目的,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真天下之壮观也”,表明登上岳阳楼后的感受:洞庭湖的景色确实是天下少有的壮美景象。第三句“因诵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点明了本诗所要表达的内容:作者因读了孟浩然诗句的“气蒸云梦泽”,便联想到自己登岳阳楼眺望洞庭湖时的观感,于是追忆往事,吟出“矫首望君山,镜面青螺髻”之句。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洞庭风光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仕途失意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