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谪守豫章南,楚岸方舟鹢首衔。
君便得亲夸彩服,我方违养苦征帆。
春来重到青山郭,膝下同荣□绮衫。
尤爱中条更相类,板舆时可到西岩。
【注释】
1、谪守:贬官。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古称豫章。
2、楚岸方舟:指船在长江上航行。
3、鹢首衔:古代用鹢鸟形状的装饰品作为船头饰物,鹢是水鸟的一种。
4、君便:你将要。
5、夸彩服:穿着华丽的衣服。
6、膝下:指儿女,膝是小孩膝盖的地方(膝前),下是儿女或孩子。
7、□绮衫:鲜艳的衣裳。
8、尤爱中条:特别喜欢中条山一带的风景和人物。中条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为五岳之一太行山的支脉。
9、板舆:有木板的车子。
【赏析】
《送朱寿昌迎母东归》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此诗写送别之情,情真意切;写离愁之苦,语浅意深;写山水之美,清新隽永;写友情之重,感人至深,堪称送别名篇,历代传诵不衰 。
梅尧臣(1002-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文学家。他是宋初著名的“宋诗”流派的代表人物,人称“梅苏”。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多吟咏社会现实,揭露政治黑暗,讽刺时政,抨击权贵,同情人民,关心国家民族命运。风格平易朴素自然,意境深远含蓄。他的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富有情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被后人称为“诗魔”。他与苏舜钦合称“苏梅”,并称“梅苏”。著有《宛陵集》。
梅尧臣一生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被贬,晚年又屡遭弹劾罢职,终以隐退而终,故其一生多感慨悲愤之音。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现实的社会面貌及人民的疾苦,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如这首送别之作:
开头两句:“去年谪守豫章南,楚岸方舟鹢首衔。” 说去年自己曾被贬谪到豫章去,那地方靠江临湖,舟楫往来频繁,船头上都插着鹢鸟形的饰物。“谪守”即被贬谪,“豫章”是江西南昌的旧称,这里借指贬地。“楚岸方舟”,即船停泊在长满翠竹的岸边;“鹢首衔”即鹢鸟头衔着船头的装饰物。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被贬谪的凄楚心情。“君便得亲夸彩服,我方违养苦征帆。” 说您一旦得到朝廷的赦免,就穿上了绚丽的衣服,而我却因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多年,十分辛苦地赶着去京城的船。“亲”“违”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牵挂。
下面两句:“春来重到青山郭,膝下同荣□绮衫。” 说春天到了,我又回到了故乡。这次回来,我膝下的孩子们也穿着漂亮的衣服了。这两句既表现了离别之情的依依不舍,又流露出重逢之喜的欣喜之情。
最后两句:“尤爱中条更相类,板舆时可到西岩。” 说特别喜爱中条山一带的风光和人物,有时可以乘板舆到西岩去游玩。西岩,即西山岩石,在今山西永济县北,为五岳之一太行山的支脉。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及其家乡的眷恋之情。
梅尧臣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梅尧臣善于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江上一犁月,雨晴云影开”(《田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春行寄子澹》),“秋气新文藻,春风旧衣巾”(《和钱七侍读伤春》)等,都是用景物的描写来比喻人生的感受。这种写法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人格化了,从而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和思想。
第二,平易简净的语言风格。梅尧臣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不加雕琢修饰,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日出扶桑暮宿秦(指长安)”(《赠李处士》),“春草池塘处处蛙”(《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等诗句,都是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挚情感的好例证。
第三,善于观察和体味大自然的美。梅尧臣很善于观察和体味大自然的美。在他的诗里,无论是春天的绿草还是秋天的明月、青山还是碧水,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如“碧玉小溪流,白云红叶稀”(《游香积寺》),“落日照暖金杯凸”(《早发白帝城》)等诗句,都表现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注重诗歌内容的充实和内涵的丰富。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视内容上的充实和内涵的丰富。他认为诗歌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还应该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和情操。因此,他在诗歌创作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充实和内涵的丰富。例如他的《观书》、《登高》、《听筝》、《春日偶成》、《雪夜小饮赠梦得》等诗篇都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