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天潢一派来,广寒早折桂枝回。
生前笑破春风面,尽把浮名付酒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根据各个注释,结合整首诗歌的理解作答。“挽赵秋晓”出自李商隐的《悼伤后赋千翻体》,全诗为:
东川旅次见寄赠卢谌,感此当歌,以慰其心。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霜。访古路岐处,所悲华林旁。
鸿雁不堪愁,飞云无可托。用君之玉壶,经岁绿尘下。
君家诚易求,吾门难及已。重拂君袍色,犹是昔年好。
相悲各无事,举酒上高楼。心知会面难,白日空相顾。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译文:
人生的相聚别离如同参星(参星二星运行到天蝎座而交会)与商星(参星与商星运行到天秤座而交会)一样,不可预期;今夜你我同在此方,犹如灯前共照。
年少时光,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如今头发已经变白了。我们曾经拜访古代的驿路上的岔路口,但那里只有凋零的树叶。
鸿雁无法承受忧愁,它只能在天空中飞翔而不能寄托;我用玉壶斟满美酒,但经过一年的尘土却依旧清白。
你家门容易找到,而我的门户却难以进入,我只好再擦拭一下你的衣衫,仍然保持着昔日的风采。
因为我们都感到彼此的悲哀,所以举起酒杯来向对方道别。明知不能见面,但我们还是只能白白地相互望一眼。
就像飘散的芦苇丛生,各自远去。让我们再干一杯,直到手中的酒杯也空了。
赏析:《悼伤后赋千翻体》是一首抒情诗,写于诗人被贬后的某年某月某日,具体年份未详考,据诗中“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句看,当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前后。当时诗人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秘书少监分司东都洛阳的闲职,处境颇为凄凉。这首诗便是他在洛阳时所作,表现了他孤凄寂寞、惆怅悲伤的心情。
第一句“人生不相见”,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说明自己与友人相隔遥远,无法相见。“今夕复何夕”,意思是说:今天又是什么日子呢?这一句是诗人的自问,也是他的自答。他既感叹人生难得相逢,就自然要慨叹今日又是哪一天。这里包含着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复何夕”三字,把人世无常、人生苦短之意表达得极为深刻。
第二句“动如参与商”。言人生聚散无常,正如牵牛星和织女星那样不能相遇。这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申述,说明人世间的相聚离散,就像牵牛星和织女星那样,虽然永远相对,但却永远无法相聚,因此也就无法相识。“今夕复何夕”就是如此的意思,也就是作者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复何夕”三字,把人世无常、人生苦短之意表达得极为深刻,而且把“人生不相见”的主题进一步加以深化。
第三句“共此灯烛光”承接前两句,写今夜有缘相聚。诗人说:今晚我们又能在一起了,因为今天我们能够一起在灯下相聚。“今夕复何夕”,即今晚又是何夕!这一句是诗人自问自答。他既感叹人生难得相逢,就自然要慨叹今晚又是哪一天。这里包含着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第四句“少壮能几时”,承上启下,写人的衰老。年轻时能有几时?这一句是诗人在反诘,同时也在感叹人生短暂。他既是反诘自己的青春年华能有多少时,同时也就是感叹自己青春年华已经消逝,人生已经过半。“能几时”三字,把人世无常、人生苦短之意表达得极为深刻。
第五句“鬓发各已霜”,承前启后,写岁月无情。年轻时候的鬓发已经染上了白发。诗人是在反诘,同时也是在感叹:为什么人的鬓发已经变得苍老,而青春的年华已经消逝?为什么人的白发已经出现,而年轻的容颜已经消失?这里包含着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各已霜”三字,把人世无常、人生苦短之意表达得极为深刻。
第六句“访古路岐处”,承接第五句,写往事的回忆。当年曾经访问古代的驿路上的岔路口,但现在那里只有凋零的落叶。诗人怀念的是那些美好的时光,但他现在却只能独自面对那些凋零的落叶。“访古路岐处”承接上文“共此灯烛光”,写今夜又能相聚;而“寻芳径”则承“鬓发各已霜”写过去的美好时光;“旧巢无觅处”,“新燕还飞入”,则是写往事的结束,也是现实生活新的开始。“旧巢无觅处”,承接上文“鬓发各已霜”,写往事的美好时光已经成为历史,而现在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寻找;“新燕还飞入”承接“旧巢无觅处”,写新的燕子飞来了,但是燕子并不能带来过去的欢乐,因为过去的时光已经逝去,而新的生活已经开始,但又不能真正带来快乐和幸福,因为新的生活并不美好。“旧巢无觅处”,是作者对往事的美好时光的追忆;而“新燕还飞入”则是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的表现。
第七句“所悲华林旁”。华林指的是茂密的树林,这是诗人在写自己在茂密的树林里徘徊,而找不到归宿的地方。诗人在写自己的孤独,同时也在抒发自己的悲伤之情。“所悲华林旁”承接上文“鬓发各已霜”写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经成为历史,而现在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寻找;“新燕还飞入”承接下文“相悲各无事”,写新的生活刚刚开始,而又不能真正带来快乐和幸福,因为新的生活并不美好。“华林旁”三字,把人世无常、人生苦短之意表达得极为深刻。
第八句“鸿雁不堪愁”,承上启下,写自己的忧伤。鸿雁不能忍受愁思的折磨。诗人在写自己的忧伤。他思念着远方的人,但又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感到愁闷不已。“不堪愁”三字,把人世无常、人生苦短之意表达得极为深刻。
第九句“飞云无可托”,承上启下,写自己的无奈。鸿雁不能忍受愁思的折磨,那么它该把心事托付给谁呢?诗人在写自己的无奈。诗人在写自己不能摆脱愁思的折磨,同时也在表现自己的无能为力。“无可托”三字,把人世无常、人生苦短之意表达得极为深刻。
第十句“用君之玉壶”,承上启下,写自己的希望。用你的玉壶为我斟酒,但酒已饮尽却依然清澈如故。诗人在写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也在表现自己对现实的绝望和无力回天的感觉。“用君之玉壶”承接上文“所悲华林旁”,写诗人在回忆自己过去的美好时光,同时也在抒发自己的悲伤之情;用君之玉壶”承接下文“飞蓬各自远”,写诗人在写自己现在的现实生活,同时也在表现诗人的无可奈何和对未来的绝望。“玉壶”三字,把人世无常、人生苦短之意表达得更为强烈。
第十一句“经岁绿尘下”,承接上文“飞蓬各自远”,写诗人对现实的失望。诗人在写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也在表现自己对现实的绝望和无力回天的感觉。“经岁绿尘下”承接上文“玉壶”三字承接上文“经岁绿尘下”承上启下,写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经岁绿尘下”四字,把人世无常、人生苦短之意表达得更为强烈。
最后两句“君家诚易求,吾门难及已”。诗人在写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也在表现自己对现实的绝望和无力回天的感觉。“诚易求”三字承上启下,写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难及已”三字承上启下,写诗人对现实的绝望和无力回天的感觉;“君家诚易求,吾门难及已”承上启下,写诗人对自己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
【答案】
诗句:
秀出天潢一派来
平生笑破春风面
浮名付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