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床叶暗飘,霜月夜迢迢。
寒极犀难辟,忧多酒漫消。
荀炉残更换,湘瑟罢仍调。
谁道河流浅,盈盈万里遥。
霜月
银床叶暗飘,霜月夜迢迢。
寒极犀难辟,忧多酒漫消。
荀炉残更换,湘瑟罢仍调。
谁道河流浅,盈盈万里遥。
【译文】
月光下的霜月,银色的月光洒落在床上,叶子在月光中轻轻飘落。夜晚的月亮明亮而遥远,让人感到孤独和寂寞。天气冷得连犀牛角都难以抵挡,我的心情变得忧郁,喝酒也喝不消忧愁。炉子已经烧尽了,只能更换新的;湘妃竹做的瑟也被停止演奏。谁说江河水浅,它绵延万里,却依然那么宽广深远。
【注释】
霜月:指深秋或冬季的月色。霜月之夜,天空清朗,明月皎洁,给人以清冷之感。银床:指床榻、床铺等,这里代指床上。
犀:犀牛角,古代用以辟邪的物品。
荀(xún)炉:荀门之炉,一种用荀草制作而成的香炉。荀草又名薰草,有香气。
湘瑟:相传为舜妃所制的一种琴瑟,湘江的瑟声优美动听。
河:黄河。黄河流经中国北方地区,是一条非常长的河流。
【赏析】
这首诗以“霜月”为题,描绘了一个深秋或冬日夜晚的月景图。诗中通过描写月光下的银床、明月、寒气以及内心的忧愁,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同时,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首句“银床叶暗飘,霜月夜迢迢。”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景象。银床、树叶、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这里的“霜月夜”指的是深秋或冬季的夜晚,此时天空清澈明朗,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而“银床”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他可能躺在一张银床上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次句“寒极犀难辟,忧多酒漫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犀牛角虽然坚硬无比,但在寒冷的环境中却难以发挥作用,象征着人在困境中无法抵挡外界的压力。而“忧多酒漫消”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无奈,饮酒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第三句“荀炉残更换,湘瑟罢仍调。”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细节。荀炉是荀草制作的香炉,象征着美好的友情;湘瑟则是传说中的一种乐器,代表着音乐的魅力。诗人在这里提到了荀炉和湘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然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却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消逝,令人感到惋惜。
最后两句“谁道河流浅,盈盈万里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诗人认为,尽管河流看似浅显易见,但实际上它却绵延万里,距离遥远。这里的“盈盈”形容河水流动的样子,而“万里遥”则突出了河流的漫长和辽阔。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