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构起崔嵬,江晴宿雾开。
风幡两州见,花供四天来。
日月依峰转,鱼龙触石回。
蓬壶在何处,更拟上层台。
【注释】
登龙游寺:即登龙门游寺院。
崔嵬:高大、雄伟。
风幡:指寺内的幡旗随风飘扬。
两州:指四川和江西。
四天:指四方。
日月:这里指太阳和月亮,泛指时间。
鱼龙:指龙。传说鱼能化成龙,所以用来比喻变化多端。
蓬壶:神话里的仙山,此处指蓬莱山或方丈山等名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寺时所写。首二句描绘了寺院的雄伟壮观,三、四句赞美了寺庙中的幡旗,五、六句赞颂了自然景观的美丽迷人,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游人对于仙境生活的向往之情。
“飞构起崔嵬”,高耸入云的殿宇楼阁直插云霄。“崔嵬”一词形容建筑物的高大,也常用来形容山峰的高峻。这里的“崔嵬”既表现了建筑的宏伟,又暗示了诗人登临此景的激动心情。接着诗人写到:“江晴宿雾开。”阳光普照下的江水显得格外清新,而早晨的雾气已经消散,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风幡两州见”,指的是寺内悬挂的幡旗随风飘扬,远望可以见到四川和江西两地。“幡”是一种装饰性的布制物品,通常用于宗教场合,这里用来代表佛教文化的传播。通过这句诗,读者可以想象出一座寺庙如何通过它的存在感化和引领着周围的人们。
“花供四天来”,意味着寺庙中盛开的花朵为四方的人们提供了观赏的机会。这里的“花”不仅指实际的花卉植物,还象征着美好的东西或者吉祥的象征。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美学理念,即美丽与和谐的存在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景色,它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心田。
“日月依峰转,鱼龙触石回。”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壮丽景象。日月在这里被拟人化,它们仿佛遵循着某种规律在山间转动。而鱼龙则象征着变幻无常的事物,它们在岩石之间自由穿梭,充满了生机。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生命活力的一种颂扬。
“蓬壶在何处,更拟上层台。”最后两句则转入了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想象。蓬壶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方丈山等名山都是著名的神仙居住之地。诗人在这两句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尘世,寻求更高境界的渴望。他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让人忘却尘世烦恼的地方,那里可以让他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净化和提升。
这首诗通过对登龙游寺所见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