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代今推骨鲠臣,朝来有使到漳滨。
稍谙逆境宁非梦,不隔寒荄始是春。
菜甲旋锄聊诳口,茅堂新葺且怡神。
故应犹喜斯文在,风雨鸣鸡夜向晨。
【注释】
盖:总括,概括。
代:当世,当代。今:现在。推骨鲠臣:推举敢于直言的臣子。骨鲠,比喻刚正不阿。
使:派遣使者。到漳滨:来到福建漳州一带(古代以州为郡,郡治在海滨)。
稍谙:稍微熟悉。逆境:处境困难。梦:喻指虚幻,不真实的事情。
寒荄(gai):初生的小苗。春:比喻新生或开始。
菜甲:指蔬菜的幼芽。旋锄:随即除去。诳口:欺骗别人。聊:姑且,勉强。
茅堂:指简陋的房屋,草房。新葺:刚刚修补好。怡神:使人心情愉快、舒畅。
故应:原来应当。斯文:这里的“文”指的是文化、学问。在:存在。
风雨鸣鸡夜向晨:指风雨中听到鸡声就起床了。
【译文】
当代当世能推举敢于进谏的大臣,今天有使节到来漳州一带。
稍稍了解逆境的人不会认为那是虚幻,只有那些被严寒冻伤的小苗才是春天的到来。
刚去掉蔬菜上的幼芽聊以自慰,草房刚刚修葺好让人心情愉快。
所以应该庆幸的是学问还在,即使风雨交加,听到鸡叫声就起床。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此诗是诗人李大谏于宋理宗宝庆年间,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李大谏在漳州任上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正直敢言之士的同情和赞赏之情。
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主题。“盖代今推骨鲠臣”,意思是在当今这个时代,能够被推举出来做敢于直言的大臣的,真是难得。“骨鲠”,比喻刚直忠厚的大臣。“宁非梦”三字,则表明这样的大臣并非轻易能得到,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展开议论。“不隔寒荄始是春”,意谓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才能懂得什么是春天。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李大谏遭遇的同情,也寄托了他希望国家早日出现清明政治的殷切期望。颈联“菜甲旋锄聊诳口,茅堂新葺且怡神”,描绘了李大谏在福建漳州的生活情景。他铲除菜地里的杂草,聊以安慰自己的口腹;又重新修建了简陋的草舍,让心灵得到片刻安宁。这两句诗虽然只是写李大谏的日常生活,但从中却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尾联“故应犹喜斯文在,风雨鸣鸡夜向晨”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通过对李大谏的赞扬,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祝愿——愿风雨中的鸡鸣之声能够唤醒人们的心灵,让更多的人投身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努力的伟大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