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人烟两岸分,暂时挂搭此行程。
一筇风月无拘束,又复挑诗到宛城。
【注释】
晓发黄池:清晨在黄池这个地方出发。黄池,今安徽宿州西南黄河北岸,是古代南北交通要冲。过宁国:经过宁国,即现在的安徽宣城市。宁国县位于安徽东南部。簇簇人烟:簇簇的人烟,形容人声嘈杂,热闹非凡。一筇风月:一根筇竹的风月,筇竹是一种手杖,这里指筇杖。筇竹有节而轻,常用来代替手杖行走。无拘束:没有受到约束和限制。挂搭:停留暂居。此行程:此处的行程。挑诗:携带着诗歌。到宛城:到宛陵(今江苏南京)去。
【赏析】
“晓发黄池”,点出时间、地点和动作。黄池是作者当时所经之地,也是当时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所以诗人在这里出发。“过宁国”,表明了目的地。从地理位置来看,宁国与黄池相距并不远,但宁国地处江淮之间,为南北水运的必经之地,因此作者在此地停留并暂作休息。
“簇簇人烟两岸分”,写两岸繁华的景象。“簇簇”用来形容众多;“人烟”指的是人聚集的地方。“两岸分”,表明两岸都是人居住的地方,而且人数很多。这两句话写出了旅途中所见的第一景象。
“暂时挂搭此行程”,写自己暂时在此停留的情况。“此行程”指此行的旅程。“挂搭”,是临时寄居的意思;“此行程”,则是指这次旅行的行程。这两句写出了旅途中所见的第二景象。
“一筇风月无拘束”,是说拿着筇杖在自然之中游览不受拘束。“筇杖”,即筇竹做的手杖。筇杖轻便,便于行路,故用来比喻手中的筇杖。“一筇”,表示手中拿的是筇杖;“风月”,泛指大自然中的景色。“无拘束”,意思是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这两句写出了旅途中所见的第三景象。
“又复挑诗到宛城”,是说诗人又带着诗歌前往宛城。“挑诗”,指背着诗稿;“到宛城”,则是说前往宛城去。这两句写出了旅途中所见的最后一幕。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旅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象,展现了江南地区水乡风光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旅途中所见不同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