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南州屈重名,活人一段是归程。
两州曾唤两苏起,孤节要师孤竹清。
合有锋车催赴阙,不应画戟又专城。
闲身已决深山底,千里犹能共月明。
送恩平潜使君还里二首
诗一:
五载南州屈重名,活人一段是归程。
两州曾唤两苏起,孤节要师孤竹清。
译文:
在南方的州郡中度过了五年的时间,你承受了巨大的声望和压力,这是你的归途,也是你的荣耀。在你的治下,人们得以恢复生计,这也算是你的功绩之一。
注释:
- 南州:指南方的州县,泛指南方地区。
- 屈重名:承担着沉重的名声和责任。
- 活人一段:救死扶伤、救助民众。
- 两州:两个地方或两个州郡。
- 苏起: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
- 孤节:坚持自己的节操。
- 孤竹清:孤竹国(古代一个独立的小国)的清高节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恩平潜使君在南方州郡治理的肯定与赞赏,同时也对其回归故乡表示了祝福。诗人通过描绘恩平潜使君在当地的功绩,强调了其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形象。
诗二:
合有锋车催赴阙,不应画戟又专城。
闲身已决深山底,千里犹能共月明。
译文:
朝廷的召唤已经准备好,锋车已经准备就绪,你即将启程进京。
虽然你已经回到了家乡,但你的身影依然可以和明亮的月光相伴。
注释:
- 锋车:古代出行时用于保护官员的战车。
- 催赴阙:催促官员前往宫廷。
- 应画戟:应战用的盾牌。
- 专城:守护城市。
- 闲身:闲散之身,比喻没有官职或公务缠身。
- 决深山底:决定回到深山之中。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 共月明:共同欣赏明亮的月光。
赏析:
此诗继续赞颂恩平潜使君的政绩,同时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朝廷召见和回乡的描写,反映出他虽身处高位但仍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最后一句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恩平潜使君总能与明月为伴,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结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恩平潜使君的形象及其治理下的功绩。诗中的“活人一段”和“孤节要师孤竹清”等词语深刻地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展现了一位清廉正直的政治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