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舆六月度梅关,大地清凉树影班。
行客不须梅止渴,流泉到耳冷潺潺。
【注释】
征舆:乘坐的马车。梅关:指广东境内的梅山关口,为古岭南与中原往来必经之路。大地、清凉、树影、行客、流泉、潺潺:都是写景的词语。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六月初夏时节乘马经过梅关时写的。首句“征舆六月度梅关”,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为全诗定下基调。
梅关是粤汉铁路南段的一座重要关口,位于今广东省境内。诗人从南方出发,一路向北行进,经过梅关后,再往北走,就进入了中原地区;然后继续北上到北京,才算真正到达了目的地。所以,梅关既是南北分界线,又是通往中原的要道。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巧妙地写出了这一行程的特点,并暗示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去京城参加科场考试。
第二句“大地清凉树影班”,“班”同“斑”,意思是说大地一片清凉,树木的影子斑斑点点。这里描写的是初夏时节的景色,给人以清凉之感。
第三句“行客不须梅止渴”,“梅止渴”是唐代诗人李白《冬夜宿醉乡》中的诗句,意思是说口渴时吃梅可以解渴,这里用这个典故,说明旅途中不必靠吃梅来解渴。
第四句“流泉到耳冷潺潺”,“潺潺”形容泉水流淌的声音清脆悦耳。诗人在这里描写自己沿途听到的泉水声。他站在路边,听着清泉从石缝中流出的声响,感觉十分惬意。这一句既表现出旅途的宁静,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我乘坐马车经过梅关,大地凉丝丝的树叶斑斑驳驳。行人不必依赖梅子来解渴,因为清泉已经流到了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