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灵川县,山深雪未融。
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
墟市人烟合,僧窗竹径通。
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
【赏析】
“人日”一诗是作者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所作。这首诗写诗人重游灵川县的所见所感。灵川县,今属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地处湘江上游,为唐代著名的山水旅游胜地之一。此诗首联“人日”,点明题旨,次联“雪未融”与“宛似浙江东”对仗工整,形象鲜明;三联“墟市人烟合”,“僧窗竹径通”写景生动,情景交融;末联“杖藜闲信步”写诗人在山间小路上悠然信步,以景结情,耐人寻味。
【注释】
人日: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人日”节,唐时有上巳、寒食、重阳等节。
灵川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南永州。
山深雪未融:山深,指灵川山高林密;雪未融,说明山里寒冷。
谁知桂岭北:桂岭,指桂岭山。桂岭在今湖南郴州桂阳县境内。
宛似:好像,仿佛。浙江东:指钱塘江。钱塘江发源于浙江省桐柏山,流经杭州后注入东海。
墟市人烟合:墟市,指集市。人烟合,意谓人烟稠密。
僧窗竹径通:僧人的小屋和竹林的小道相通。窗,指小舍,即寺院中的僧房;竹径,泛指幽静的小道。
杖藜:拄着拐杖。藜,一种草茎,这里指拐杖。
信步:随意漫步。
日暮怯溪风:傍晚时分感到害怕冷风吹过溪水。
【翻译】
正月初一这一天,我在灵川县游览,山深的地方积雪还没有融化。
谁知道,桂岭山北面竟然如此美丽,宛如钱塘江之东面一样迷人。
集市上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人烟稠密;僧人的小屋和小径互相相通。
我拄着拐杖随意漫步,天色将晚,我有点害怕溪边吹来的冷风。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也是其七律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描绘灵川县的山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全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人日”,点明题旨。诗人在正月初一开始游览灵川县,正值人日佳节。这里,“人日”既是时间上的提示,也隐含了节日的气氛。接着,诗人用“灵川县”、“山深雪未融”来描绘灵川县的美丽景色。这里的“山深雪未融”,既展现了灵川县的山势陡峭、雪峰耸立的特点,也暗示了当地气候严寒、风景奇特。
颔联“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灵川县的自然景观与钱塘江的风景相提并论。这里的“桂岭北”指的是灵川县北面的山峰,而“浙江东”则是钱塘江的源头所在地。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不仅赞美了灵川县的独特之美,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颈联“墟市人烟合,僧窗竹径通”,进一步描绘了灵川县的繁华景象。这里的“墟市人烟合”意谓集市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僧窗竹径通”则描绘了僧人的小屋和小径相互交错,幽静而古朴。这两联通过对灵川县繁华与宁静两面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
尾联“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步时的心境感受。这里的“杖藜闲信步”形容诗人悠闲自在地漫步,“杖藜”是拐杖的意思,寓意着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信步”则表示诗人随意漫步,不受拘束。然而,当天色将晚、溪风阵阵时,诗人却感到有些害怕起来,这可能是因为夜晚的寒风使得他想起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总的来说,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