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宦伶俜只自伤,捧卮无复献华堂。
暗惊老去苍颜在,谁道阴铺白昼长。
天际云烟成五色,尧阶鸳鹭列千行。
悬知冻笔孤吟罢,徙倚南窗揖翠浪。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写的,当时他刚刚结束了仕途上的种种磨难,回到了成都草堂。

我们来逐句分析:

  1. 薄宦伶俜只自伤,捧卮无复献华堂。
  • “薄宦”指的是官位不高,“伶俜”形容漂泊无定,“自伤”表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捧卮无复献华堂”中的“卮”是一种古代的酒杯,“献华堂”意味着向尊贵的地方奉献酒食。这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官职低微,但依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
  1. 暗惊老去苍颜在,谁道阴铺白昼长。
  • 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暗惊”表示惊讶,“苍颜”通常用来形容年迈之人的脸色,“老去”指年龄的增长。“谁道阴铺白昼长”中的“阴铺白昼”形容天色阴沉,而白天却依旧很长,这里反问是谁说的太阳会这样长时间地悬挂在空中。
  1. 天际云烟成五色,尧阶鸳鹭列千行。
  • “天际云烟”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与烟雾,“五色”形容天空的颜色变化丰富。“尧阶”是指古代帝王的台阶,“鸳鹭”则指鸳鸯,“列千行”表示排列整齐。这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以及皇权的神圣。
  1. 悬知冻笔孤吟罢,徙倚南窗揖翠浪。
  • “悬知”即猜想、推测,“冻笔”指的是寒冷季节使用的笔,“孤吟”表示独自一人吟诗,“徙倚”则是徘徊不定的样子,“南窗”“揖翠浪”都是描述诗人在南窗下徘徊时的情景。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独自吟咏诗歌的情境。

接下来是译文:

薄宦伶俜只自伤,捧卮无复献华堂。
暗惊老去苍颜在,谁道阴铺白昼长。
天际云烟成五色,尧阶鸳鹭列千行。
悬知冻笔孤吟罢,徙倚南窗揖翠浪。

赏析:
这首《奉和补之至日书怀》反映了诗人杜甫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通过对比诗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杜甫诗作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