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桐叶满秋霜,愁倚栏干望草堂。
过涧歇时芳草渡,绕池游处芰荷香。
应思佳客伤情远,欲诉衷情促拍忙。
好是山亭宴僚友,夜深红烛映天长。

独宿报恩寺次韵

竹枝桐叶满秋霜,愁倚栏干望草堂。

过涧歇时芳草渡,绕池游处芰荷香。

应思佳客伤情远,欲诉衷情促拍忙。

好是山亭宴僚友,夜深红烛映天长。

注释:

  • 竹枝桐叶满秋霜:描述了秋天的景象,竹枝和梧桐树叶布满了霜。
  • 愁倚栏干望草堂:形容诗人因忧愁而倚靠在栏杆上,眺望着草堂的景色。
  • 过涧歇时芳草渡:经过山涧时,停下来欣赏沿途的芳草渡口。
  • 绕池游处芰荷香:在池塘周围游赏时,闻到芰荷(荷花)散发的香气。
  • 应思佳客伤情远:想象远方的客人因离别而感到伤感。
  • 欲诉衷情促拍忙:想要倾诉内心的情感,但节奏急促,无法表达清楚。
  • 好是山亭宴僚友,夜深红烛映天长:最好在这样的山亭里与僚友们一起宴会,夜晚时分,红烛摇曳,灯光映照天空,显得格外漫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独自居住在报恩寺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以及夜晚宴会的快乐时光。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和夜晚的宴会氛围,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首联以“竹枝桐叶”和“秋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画面,诗人的愁绪也随之显现出来。颔联中的“过涧”、“歇时”、“绕池”等动作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活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颈联则转向内心世界,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并感受到他们的离别之痛,同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却又因为节奏匆忙而难以言表。尾联以“山亭宴僚友,夜深红烛映天长”结束,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夜晚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