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移文托北山,须公一出济时艰。
飞凫自欲朝天阙,老骥终思入帝闲。
直使奸谀俱落胆,要令凋瘵变欢颜。
中兴事业须耆杰,炯炯何妨两鬓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比较、辨析,最后作出判断。本题要求对“不用移文托北山,须公一出济时艰”这两句诗加以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用写信托人向北方的权贵求援,您一旦出仕就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诗人用“北山”、“济时艰”等典故来表达自己希望友人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为国家分忧解难。
【答案】
译文:不用写信托人向北方的权贵求援,您一旦出仕就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诗人用“北山”、“济时艰”等典故来表达自己希望友人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为国家分忧解难。
赏析: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夏初,当时王巩正被调往京城任中书舍人。王巩是北宋名臣王安石门下客,他因父丧而离职服满回京补任中书舍人。王巩曾于熙宁三年(1070)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参与编撰《新唐史》,又于治平元年(1065)为《资治通鉴》作长编,其学识渊博,为人耿直,深得朝廷器重,所以苏轼称他为“干誉舍人”。王巩在任上虽受排挤,但终因正直敢言而被贬,后又被召回任枢密副使,故其心情抑郁。因此诗乃王巩赴京途中所作,故题为《干誉舍人将赴召前一日录示左丞公昔年见寄佳什辄用韵奉送》。
首句开门见山表明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京赴召的祝贺之情。“不用移文托北山,须公一出济时艰”,意为不必写信托付权贵去求援,您一旦出仕就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这里诗人用“北山”、“济时艰”等典故来表达自己希望友人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为国家分忧解难。王巩在熙宁年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被削职为民,后虽再起复官,终因直言敢谏而再次被贬,所以诗人对他的这种态度表示了赞扬。
颔联写友人将要出任枢密副使这一消息传出后,朝廷内外为之震惊。“飞凫自欲朝天阙,老骥终思入帝闲”二句即表达了这样的情感。飞凫指骏马,比喻贤才;老骥指千里马,比喻有才干的人。这里诗人以骏马自比,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钦敬。而诗人之所以要借骏马之口说出这番话,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友人即将出任枢密副使这一消息的惊讶之情,也暗寓了自己对友人的期许。
颈联紧承上联而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出任枢密副使这一消息的惊讶之情。“直使奸谀俱落胆,要令凋瘵变欢颜。”意思是说,如果奸佞之辈看到您这样都感到害怕,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凋瘵”在这里代指国家的贫弱。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出任枢密副使这一事件给天下带来太平的希望和喜悦之情。
尾联点明了友人此次出行的目的。“中兴事业须耆杰”,意谓复兴的事业需要像您一样的杰出人才。“炯炯何妨两鬓斑”,意谓您的两鬓虽然斑白,但是您依然可以担当重任。这句既是对友人即将出任枢密副使这一事件的肯定和赞扬,也是对自己能够追随友人左右并承担重要责任的一种期望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