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乌鹊正南飞,月到中天列宿稀。
远近江峦明霁色,横斜烟雾助清辉。
危亭搔首风传笛,迥野微行露湿衣。
儿女未须频怅望,春来应与雁同归。

【注释】

分水铺: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步月:踏月而行。中天:指太阳在天空中的正中央位置,即正午时分的太阳。列宿:星宿。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象。江峦:山峦。横斜:倾斜的样子。微行:微服出游。

【赏析】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乌鹊”随飞而动,诗人抬头见一轮明月高悬中天,点明时令;颔联写江边远景,远近高低各具特色;颈联写诗人登临远眺,遥想亲人,风传笛声,露湿衣襟;末联写家人不必频望,春来当与归雁同回故乡。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译文】

人伴着喜鹊向南方飞去,一轮明月升到了中天,天上的星星也显得稀少了。

近处远处的山峦都映照在雨后晴空下,一片清朗的霁色,远处那纵横交错的烟雾,也给清光增添了几分辉映。

诗人登上亭子,抬头望着皎洁的月光,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他不由得搔了搔头,因为那笛声似乎也随着清风飘到了他的耳边。

他走出亭子,沿着郊外的道路,一路走来一路欣赏那美丽的风光。

离家的孩子和妻子不必频频想念远方的亲人,因为春天来了之后,他们将会像北归的大雁一样,一同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时杜甫因避乱入蜀,途中经过泾县(今皖南地区)。当时诗人已五十四岁,但仍然壮志未酬、鬓发已斑,故有“未须频怅望”之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